今年以来,宝塔区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环境优势,以市场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因地制宜盘活资源,拓宽发展路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谋划,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整治村党组织班子战斗力不强、推进乡村振兴缓慢等问题,夯实“5+1”包抓整顿责任,开展“强村带弱村,先进促后进”活动,落实“四联四促”措施,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筑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强堡垒。采取逐村“过筛子”的模式,对所有村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特色、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了320个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台账。研究制定了《宝塔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考核办法》,明确考核原则、内容、目标、方式、结果运用等,倒逼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主动履职尽责,立足村情实际,研究谋划产业增收门路,促进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双增收”。
坚持选育结合,培育致富能手。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聚焦“双好双强”,围绕优化年龄、性别、知识结构、“四类人员”占比等要求,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其中“四类人员”占66.33%,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了4.5岁。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建设,坚持品德兼备、群众公认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群众举荐和个人自荐等方式,从乡贤村贤、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中为320个村储备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644名。全面加强村“两委”干部教育培训,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电子商务等内容,采取专题讲座、交流发言、现场观摩等方式,不断提升村“两委”干部能力水平。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乡村振兴、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等方面合作,培育农业产业实用人才和生产经营人才,推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10月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向河庄坪镇选派了15名在读研究生,指导畜牧、食用菌、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多元驱动,助力民富村强。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盘活资源,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等形式,积极推行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等“十种模式”,拓宽增收创效之路。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党建促脱贫”活动,通过村企联建、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金融帮扶、捐赠帮扶六项措施,将企业的产业、项目、资金、人才等优势转化为结对村的发展动能。强化典型引路,每年重点培育一批有基础、潜力大、可挖掘的示范村,推广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案例,示范引领各村全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万花山镇佛道坪村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坚持“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基本定位,引进延安城投公司开发建设佛道岭森林养生运动公园、传统村落景区、乡村特色民宿、游客服务中心等景点与基础设施,打造乡村旅游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