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乾县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思路,推行“县级领导+县直部门+行政村”包抓模式,坚持重点部门“点对点”包抓重点村机制,统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县级领导联镇,创建过硬镇。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全面全域推进“五大振兴”,成立了由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有效衔接领导小组,搭建了“1+8+4”组织架构(1个“有效衔接”办公室、8个工作组、4套运行机制),召开县衔接领导小组会议20余次,县级领导定期深入包联镇(街)办督察、调研、指导衔接工作,印发《“整村达标、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实施方案》,高质量创建6个市级过硬镇和4个县级过硬镇。
包村单位联建,创建示范村。积极引导152家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组建驻村工作队173个,选派乡村振兴驻村干部525人,实现驻村全覆盖。各驻村帮扶单位主动为包抓村建设投入资金。投入产业帮扶资金7160万元,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质效;投资1161万元,用于村级阵地新建、扩建,使全县阵地建设高质量达标;投资168万元为173个行政村统一制作内外标识、牌匾,实现村级阵地全面达标、全面过硬,创建61个市级示范村。
镇村党员联动,创建示范点。构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平台,设立党员示范岗等,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五链共治”推动基层综合治理。推行“一镇一策、一村一法”,各镇(街道)班子成员带头“包村联户”,深入村居指导、协调各村开展工作,村党支部书记带头落实行动,强化村级阵地功能。按照“一阵地一特色”的要求,各村结合本土禀赋、村情地貌、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将村级党组织阵地打造为党建示范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6个。
(中共乾县县委组织部 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