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市县亮点 / 正文

柞水县营盘镇:“小院里议的都是咱老百姓的事”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6 08:15 作者:记者 郑斐 通讯员 陈晨

九月十二日,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十余名村民围坐在小院商量村里的大事小情(资料照片)。 受访单位供图

“小院里议的都是咱老百姓的事。今天,我们请大家来好好说道说道。”9月12日,在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村民张应俭家小院的葡萄架前,镇人大主席张明琦和10余名村民围坐在一起,把张应俭和余应魁两家的纠纷“摆”上了桌。

张应俭和余应魁两家的房子共用一堵墙。因房子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张应俭打算拆旧建新。但施工队刚砸下第一锤,担心自家房屋受损的余应魁就拦住了施工队:“这墙吃不住劲啊!”

两家矛盾由此产生,并越积越深。村上将此事报到镇上后,镇村两级组织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分别了解双方的诉求,组织了这场院落会。

“你们放心,根据商量的结果,我跟镇上的业务干部一起来给你们丈量土地,今天现场就能给出解决方案。”镇干部邓东耐心地做着双方的工作。当天,镇村干部领着专业测绘员来余应魁家测量。周全的解决方式与情理交融的调解让两家握手言和。

院落议事的好做法在柞水县推广开来。“坐在办公室遇到的都是问题,到群众中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下梁镇沙坪社区党支部书记代邦良深有感触,“把议事会开到居民院落里,工作效率提高了,推进也更顺畅了。”

暮色四合,沙坪社区里上演关于宅基地新规的渔鼓戏,老艺人叶正印敲响渔鼓,沙哑的唱腔夹杂着方言土语:“莫为墙根伤和气,乡邻情义重千斤……”弦音袅袅中,观众对政策有了更多了解。

15公里外的凤凰镇,青砖祠堂的雕花门楣下,返乡能人围坐在小院里,为村里的发展献计献策。“咱桃园村蔬菜水果种植园的19个大棚可带动周边16户群众就业,户均增收3500元。”返乡青年宋进博说。

瓦房口镇的晨雾中,木篱笆小院里,会场上的镇干部捧着一本贴满照片的“美丽台账”。镇干部徐婷笑着对身旁围坐的群众说:“这些美丽的庭院总是让人心头一暖,我们要坚持这个好习惯,好好打造咱的家。”

除了传统的“小板凳”院落会外,柞水县还将数字技术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按下“快进键”。

小岭镇采用“线上+线下”双渠道普法模式,组织线上院落会,网民可以在线上畅所欲言,发表意见建议;曹坪镇借助微信群收集群众需求,匹配志愿者资源,实现“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的良性循环,让服务更加高效精准……

回应群众所急、所想、所盼,院落会成为干部群众的“答疑会”“连心会”。今年以来,柞水县82个村(社区)共召开院落会378场,参与群众8500余人,实现了村(社区)召开院落会全覆盖。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