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枯燥的条文背诵,只有真实的场景推演;不说空洞的大道理,只教实用的自护术。9月2日,潼关县太要镇中心小学变身“法治训练营”,潼关县太要镇司法所所长罗刚作为法治副校长,为全校学生带来一场沉浸式安全素养实训课。这场被师生称为“开学安全通关指南”的活动,正悄然解锁孩子们在成长路上的关键能力……
自2021年与司法行政工作“结缘”后,罗刚深知让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他坚持把普法宣传作为常态化工作开展,紧抓法治教育,广泛普及法律知识。他不断充实自己,积极主动学习政治理论和法律知识,及时查漏补缺;辖区法治力量不足,他就培养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和“法治带头人”,壮大基层法治队伍;宣传教育力度不够,他就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宣传活动,使辖区群众法治素养进一步提升。近三年来,累计举办专题讲座30余场、法律宣传活动50余场,受众达8000余人次。
在身边人眼中,他朴素、踏实、较真,每天为辖区平安、和谐、稳定而努力奋斗。因装修完工后一方欲在商定好工钱的基础上少给一部分,双方僵持不下,造成矛盾升级,罗刚针对当事人双方的矛盾点,采取“背对背”的方式,在调解过程中从“情理法”的角度,分别对当事人做思想工作,最后经双方协商达成共识,成功调解一起因装修房子引发的纠纷。
“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经常走进群众与他们拉家常、交朋友,真正弄清楚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关注什么、期待什么”,长期扎根基层的罗刚说,他把防范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工作重点,创新探索建立“党建引领,警调联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主导成立潼关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罗刚调解工作室”、太要镇“罗刚调解工作室”、“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罗刚志愿服务队,凭借他对法律政策的熟知和丰富的调处工作经验,近年来先后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50余次,主持调解矛盾纠纷125起,调解成功率99%以上,接访群众5000余人,涉及金额2000余万元,多起一触即发的纷争在他的努力下化险为夷。
“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罗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主动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嵌入基层治理全过程、各环节,实现基层自治与法治同频共振。在太要镇西街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轮式拖拉机运输机组与在路边停放的一辆越野车发生剐蹭,一方当事人多次联系对方未果,经过罗刚多次耐心地沟通劝解,双方签订协议书,长达两个多月的交通事故理赔纠纷事件,在罗刚全力调解下圆满解决。在调解过程中邀请“法律明白人”全程参与,实现“调解一案、培养一人、引领一村”的综合效应。每季度他还开展一次“法治讲堂”,为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人民调解员等对象系统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信访条例》等内容,不断夯实法治基层骨干队伍。
“心中有梦,眼中有光,脚下有路”,罗刚说,“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必须树立共产党员的崇高理想,真心实意服务老百姓,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他用心用情守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调解一件件“小矛盾”,汇聚一家家“大和谐”,被当地乡亲称为“人民的贴心人、公平的裁判者”。
(供稿:潼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