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冬日,这里阳光充足却寒冷刺骨。昔日,藏区人民靠牛粪取暖、煤炉御寒;如今,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历时20年自主研发的太阳能集中供暖技术,彻底改变了藏区群众的生活方式。这项技术不仅让50余万西藏人民告别了烟熏火燎的原始取暖方式,还为中国高寒地区清洁能源供暖提供了样本。
20年前,当一批批旅行者流连于壮丽的西藏风光时,到西藏开展科研工作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教授团队,感受到的却是严寒气候带给藏区群众的种种困难。从此,让藏区群众告别寒冷的科研梦想便埋入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的攻关方向,并以三代学人持之以恒的接力行动诠释了什么叫“科研为民”。如今,曲松县的洛桑仓旦老人不再烧牛粪取暖,浪卡子县的集热板每年可减少1.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这些变化印证了: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学术课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攻关方向,这样的科研追求,必定会赢得人民群众的褒扬。
20年光阴,三代学人,数百次进藏。在研究太阳能集中供暖过程中,由于要深入藏区测试,这支科研团队时常因高原反应剧烈头疼、呕吐,甚至流鼻血,但他们始终没有停下攻克难关的脚步。“没人来做,我们做”,是敢闯空白的担当;“没事,我是长跑运动员”,是咬牙坚持的韧劲;将团队30万元奖金全部捐给西藏人民,是一心为民的赤诚。三代学人虽没喊过豪迈的口号,但那份为西藏群众追光送暖驱寒的信念从未动摇。
当技术图纸转化为藏区屋顶的太阳能板,学术成果变作西藏群众家中的热源,科学家精神在这里有了生动的注脚——有勇攀高峰的创新,有潜心研究的奉献,亦有甘为人梯的传承。这份镌刻在雪域高原的大爱,以及带给藏区人民的福祉,是岁月回馈给他们最丰厚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