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连接城乡、促进“家门口”就业、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汉阴县以首批全国数字乡村试点县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培育壮大乡村电商人才,让“新农人”变身“带货达人”,推动“土特产”上“云端”变“潮货”,实现产业增值、市场主体增效、农民群众增收。
党建引领强推动。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红色基因激活“云端经济”为核心,构建“党支部+电商+农户”协同机制,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动、培训联抓、服务联盟”四维发力,实施县镇村三级包抓,推动党组织服务、电商人才培育、直播带货扩面、快递物流发力、网络达人辐射带动等一体推进。强化政策保障,出台《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培育奖励办法》等支持电商发展措施,对参训人员给予一定交通、食宿补贴,对参训成功创业个人和电商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引导内外联动,组织企业和电商人才到全国各大城市、高校、国企、商超推介特色优质产品,拓展国内外市场,形成组织引导、政策支持、人才集聚、平台赋能、群众增收的链式发展态势。
搭建平台强根基。整合多方资源,统筹基层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资源,打造“一中心+多基地+多平台”的“家门口”电商运营基地,发挥县级电商服务中心“领跑”作用,培育县镇村“支部+电商+产业+农户”“我的村我代言·带货出山出圈”“淇淇文化”“笔耕智库”“第一书记组团直播带货”等平台650余家,上线本地农副产品及文创产品100余种,构建“选品+直播+运营”“一镇一特色、村村有平台”“村村有主播”电商矩阵,推动数字物流体系、农产品上线和特色消费场景等快速发展,做强人才培育、做优市场主体、做精产品上线、做强电商品牌。
多元培训强支撑。定制化培养人才,由镇村党组织牵头举办电商人才培训班,邀请党员电商带头人、高校专家、知名电商企业导师、培训机构组建“红色导师团”,开展直播带货、网店运营等分类专题培训。对党员领导干部着重于开展电商发展理念和政策引导能力培训对电商创业者、返乡青年、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网络主播等侧重于电商实操技能培训,围绕账号运营、IP打造、视频拍摄剪辑、AI运用等开展“高级研修班”“农民主播孵化班”“主播带您看山货、品美食”“田间直播间”等培训班次,录制涵盖电商基础理论、店铺运营、网络营销、直播技巧等课程,上平台方便不同群体随时学习,带动更多电商人才拓宽思路视野、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培训+孵化+实战+产业+农户”全链条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推动电商人才队伍从“零星火苗”聚成“发展火炬”。
引育并举强队伍。红色引擎驱动,在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统筹下,累计培育孵化电商企业及平台650余家,实现镇级电商快递服务站、村社区电商服务点全覆盖。打通渠道外引人才,以“双招双引”“归雁兴汉”“云端经济”为抓手,回引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在外创业网络主播、乡创客等人才600余人。就地挖潜育才,三年来累计开展电商培训5000人次,群众从事电商直播、村干部电商“直播员”、驻村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直播带货”人才1.2万余人,“村播”超2万以上粉丝“抖音”自媒体账号56个,电商产业发展“第一资源”支撑力显著增强,电商人才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例如,2025年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期间,通过“官方媒体+网红大V+群众带货”策略,1万余名“村播”通过视频推广“土特产”,实现1.13亿全网传播量。
产才融合强链条。坚持电商人才跟着产业链条走,哪里有产品、电商就延伸到哪里,打造凤堰绿茶、果密红茶、猕猴桃、蜂糖李、天麻、食用菌菇、跑山土鸡、炕炕馍、凤堰有机大米、富硒菜油、汉阴桃花鱼、汉阴蒸盆等农副产品和“三沈文化”文创产品,推动电商产业和电商人才数与质双跃升。拓展线上市场,通过网上年货节、季节性网购节、“数商兴农”购物节和云端乐购等主题,推动“线上引流+线下消费”双向奔赴。党员结对帮扶,组织党员电商骨干与农户“一对一”结对,组织龙头企业、种养殖加工基地、农副产品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构建“平台出单一企业接单一农户做单”全链条产销模式,实现“商家有利润、群众有收入、集体有效益”。
赛事助销强活力。搭建推销舞台,发挥电商人才潜能,通过举办“电商创业大赛”“短视频制作大赛”“直播带货PK赛”“农民丰收节带货争霸赛”等直播大赛,以系列品牌赛事助推产品“出圈”。赛事引流出圈,例如2025年,通过承办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环秦岭自行车联赛、“汉阴联榕江·村超燃三秦”村超足球赛等全国性体旅融合赛事,以“赛场+带货”线上交易农产品超3500万元,2023年、2024年实现农副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达 9.8亿元、11.67亿元,同时电商产业带动包装、物流、仓储等产业链价值突破近20亿元。目前汉阴县已形成“企业+产业+电商+农户”抱团发展趋势,不断迈上“数字技术赋能、人才驱动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赛道,绘就出“电商兴农”壮丽画卷。
(供稿:汉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