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委组织部锚定“1135”工作思路中育才聚才提速要求,以建强一个产学研校地共同体为纽带,实施“人才联培+技术联攻”双联驱动,贯通“需求——匹配——问效”三链闭环机制,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让“育才聚才”成为“兴武提速”的核心引擎。
深化校地合作共建,打造产学研新范式。深化与高校对接合作,锚定校县融合发展战略,持续扩大武功“朋友圈”,筑牢产学研校地共同体基石,打造深度合作新模式。目前,武功县已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6所高校成立高校联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产业升级等多领域达成深度共识,并建立“跨境电商实训基地”,为县域电商产业发展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实现了校企资源的无缝衔接与高效互补。科创平台与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陕西博菲特公司通过合作获得国家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企业负责人担任高校导师,实现校企资源互促。
聚焦产业技术需求,驱动成果转化落地。聚焦县域产业需求,围绕技术升级、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技术赋能产业发展。联合县科技局组织部分县域重点企业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个学院的12名专家团队精准对接,8家企业发布的10项技术需求全部匹配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口专家团队。发挥“候鸟式”专家服务团队作用,柔性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教授6人深入田间地头一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9期,惠及基层群众近500人次,发放技术手册2000余份,精准赋能产业发展。组织第四批实践交流人才赴县域企业走访解难题,走访调研涵盖农业机械、现代农业、高端制造、电子商务和非遗文创五大板块,实地考察8个代表性企业和项目,有力提升人才实践能力,为武功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贯通三链闭环机制,精准服务基层发展。贯通专家下沉“需求——匹配——问效”闭环机制,选派教育、卫健、科技、农业农村、科协、电商等系统专家人才开展“组团到基层 服务在一线”活动,通过群众出题、政府答题的方式,精准聚焦基层所需所求开展科技服务。截至目前,通过“送技下乡、送教上门、送医入户”等方式,累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51期、送教下乡9次、健康义诊50余场,惠及基层群众近5000人次,发放学习宣传资料2.3万余份。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小军团队共建蛋鸡科技创新双创研究院,开展全流程养殖试验,形成本地化养殖方案,提升产蛋率与质量,粪污处理系统使鸡粪发酵肥单价从不足百元提至数百元,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共建小麦(玉米)育种基地、后稷学堂等,推动猕猴桃、苹果产业升级。
(供稿:武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