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才之窗 / 人才服务 / 正文

佛坪县:精耕产才融合生态链 激活县域振兴强动能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7-30 16:12 作者:高欢欢

佛坪县紧扣发展所需,创新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以“精准引育、多维赋能、链式融合”为核心,着力构建“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生态,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智力支撑。

创新柔性引才机制,打造“强磁场”聚智高地。需求导向靶向引才。聚焦特色种养、绿色食药、数字经济、文旅融合等县域主导产业,深化“校地合作”,建设创新孵化园、专家工作站(省级2家,市级10家,县级8家),实施“季节性入驻+揭榜挂帅”,发布技术需求3项,发挥链主企业“以才招才”效应,累计引进人才920人。乡情纽带雁阵回归。实施“飞雁归巢”“鸿雁招引”工程,配套全周期服务,创新“乡村合伙人”模式,吸引“四乡”人才成为“乡村CEO”,聘请91名乡贤担任村级“荣誉书记”“发展顾问”,赋能基层治理与产业发展;下沉一线精准服务。向重点产业项目一线派驻人才“服务员”,组建医疗、文化、电商等领域“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开展“组团式”服务40余期,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选派“三区”科技人才10人、科技特派员48人实现行政村科技服务全覆盖(落实经费23.5万元)。

构建多元培育体系,锻造“领头雁”成长梯队。“火种计划”育强青年骨干。创新“双导师帮带+跨界结对”模式(县级领导+专家教授),组织298名青年干部与产业专家,围绕特色产业揭榜组建21个“火种小组”,推动45项学研成果转化落地,加速青年干部一线成长。“精培厚植”壮大本土力量。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挖掘建立367名骨干人才库;构建“县镇党校+田间课堂+农民夜校”体系,培训乡村旅游、低空经济等领域1690余人次;深化苏陕协作互派人才34人,新培养县级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30人、市级教学能手4人。“技能传承”培育能工巧匠。联合陕西航空技师学院推行“订单式”“项目式”培育,培训无人机、特色种养、农家宴等实用技能人才,举办“‘萸’见熊猫·强技蓄能”系列竞赛,评选“佛坪师傅”,建成省级非遗工坊2个、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3个,成立劳模工匠和旅游服务业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通过名师带徒、以赛代训提升群众技能。

搭建多维赋能平台,释放“原动力”创新效能。数智融合拓展新场景。借力中央网信办、阿里特派员等资源,带动130名大学生返乡就业。举办数字人才座谈、培训及短视频大赛,启动“电商陪跑”计划,在杭建立直播实训基地,培育本地素人160余名,2名主播进入全国“我是乡村代言人”大赛16强。平台联动提质增效。与中国农业大学建成“陕西首个山茱萸科技小院”,与省粮油科学研究院共建功能食品研究“科创飞地”,与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开展旅游服务、农产品加工等定向培养与招聘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建成林麝等省级专家工作站2个、市级10个,赋能山茱萸“药食同源”物质试点产品迭代升级,指导冷水鱼养殖项目入选国家农业标准化试点。人才赋能乡村善治。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6人服务45村社),开展法治宣讲80余场、咨询232次;推行“在职党员回家乡”及“定岗锻炼、定向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力量156人;率先完成农村党员全员培训及村支书能力提升全覆盖,探索“信用村+红色信贷员”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40万元。

供稿:佛坪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