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彬州市水口镇为有效破解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源头储备不足、队伍结构不优、后继乏人等问题,切实建强引领乡村振兴的“头雁”方阵,立足长远、系统谋划,着力构建全链条培养机制,重点在“选、育、管、用”关键环节下功夫,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养工作。
拓宽源头活水,建强后备干部“蓄水池”。严格标准“选”。 明确后备干部应该具备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群众公认度高等基本条件,特别注重从现任班子副职、致富能手、在外乡贤、企业经营主体、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等群体中发现人才。多措并举“储”。 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村级党组织举荐与组织考察、资格联审、综合研判相结合的方式,严把入口关。目前,全镇共储备后备干部14名,平均年龄4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11名,结构持续优化。
突出实践砺炼,搭建跟班学习“练兵场”。精准匹配“派”。 根据后备干部个人特点、发展方向及村情实际,有计划地安排后备干部在村内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参与具体分管工作,直接承担党建业务、产业发展、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等急难险重任务,在实践中提升处理复杂问题和服务群众能力。导师帮带“教”。推行“1+1+1”帮带机制,即为每位跟班后备干部明确1名镇包片领导作为政治导师、1名所在村党组织书记作为实践导师、1名经验丰富的老干部作为业务导师,全程指导、传授经验、答疑解惑。
聚焦能力短板,打造业务培训“加油站”。紧扣需求“训”。每月下发学习计划,确定每周四为固定学习日,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党章党规党纪,筑牢思想根基,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知识培训,系统培训基层党建实务、乡村振兴政策解读、村级治理法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群众工作方法等。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强化应急处突、议事决策、沟通协调、依法办事等实战能力。创新方式“学”。采取集中轮训、专题辅导、线上学习、擂台比武、知识测试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吸引力和实效性。累计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5期。
着眼长远发展,启动学历提升“赋能工程”。政策激励“扶”。制定专项激励政策,对在培养期内报读国家承认的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后备干部,报销学费。搭建平台“促”。主动对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了解学历提升报名要求、学习方式和相关课程开设等情况,全程指导村级干部开展学历提升工程,一对一开展服务,帮助村级干部增学历、提素质。目前已有10名45岁以下中青年干部报名参加学历提升项目,其中后备干部6人,3人已经毕业,3人即将毕业。
坚持常态长效,健全日常学习“营养源”。制度规范“学”。要求各村党组织将后备干部纳入本村党员常态化学习体系,认真学习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平安建设的重要论述,熟悉基层工作内容,了解掌握工作流程,提升基层工作方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确保其每月参加4次学习。线上延伸“学”。建立镇级后备干部学习交流微信群,定期推送学习资料、政策解读、先进典型事迹、经验做法等,鼓励后备干部交流研讨,实现“指尖学习”常态化。
供稿:彬州市水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