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凤县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管人才”原则,树立引才引智与道德素质相结合,健全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全链条工作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营造良好人才生态,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支撑。
筑巢引才,精准施策任贤能。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丹凤人才工作的具体措施》,精准实施”商山英才”计划,着力构建“政策引领+平台支撑+精准引才”三维体系。依托县级产业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专家到企业开展技术“传帮带”,建立研发中心10个,申请技术专利25项,帮助企业引进6个科技创新团队、解决了一大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深化校地协同引才行动,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设立“招才引智联络站”,柔性引进房玉林、王斌等专家人才56名,实现“引进一个专家、带动一个团队、做强一个产业”的链式效应。
多维赋能,系统培育激活力。深化“三联三促”赋能乡村振兴,聚焦四大产业集群和“菌药果畜”优势产业,全面推进“县级产业专家工作站、镇(街道)人才工作站、村(社区)人才工作室建设”三级人才平台建设,完善县、镇、村优秀人才库,先后建成全县中药材、葡萄酒、双孢菇、核桃、猕猴桃、香菇6个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不断做深做实乡土人才培训,培养高素质新农人、乡村CEO、电商“网红”、文旅康养等实用人才2100余人。在苏陕协作推动下,持续深化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通过“青蓝结对”“名师工作室”邀请南京名师开展送培送教、交流研讨16批95人次、选派120余名业务骨干赴南京进修,邀请专家来丹开展教学查房、手术示教、专题讲座等活动380余次,进一步提升苏陕协作、雨丹合作工作质效。
暖心留才,用心用情优保障。构建”走访+座谈+慰问”全周期关爱体系,建立季度走访、半年座谈、年度慰问常态化机制,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健康体检等多项保障措施,解决人才住房安居、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切实加强对人才的关心关爱。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深入挖掘各行业优秀人才典型,在全县范围内评选表彰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10名,兑现奖励资金10万元,通过丹凤党建“人才走基层”专栏刊发事迹报道12期,精心制作人才专题宣传片,有效激发了人才服务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营造了尊才爱才、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知人善任,万木争荣展作为。把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作为培养锻炼的最好课堂,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实训基地+人才服务团”培养体系,建成棣花镇猕猴桃产业人才实训基地,依托云南大学、商洛学院等高校资源设立昊农飞鼠养殖公司等3个校外实践基地,形成“院校理论教学+企业实践操作+项目成果转化”全链条培养模式。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葡萄酒产业专家服务团,开展春季葡萄酒产业系列培训暨“专家丹凤行”系列活动,通过“专题研修+田间课堂+技术攻关”方式,培训葡萄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800人,推动标准化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以产业化带动群众致富增收,让人才沃土在精耕细作中结出振兴硕果。
供稿:丹凤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