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滨区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积极构建多元化人才集聚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智力动能。
绘制“需求图谱”,精准对接引才。健全“三单对接”机制,聚焦富硒食品、新型材料、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精准梳理紧缺人才需求380项。通过“项目+人才”打包引进模式,组织重点企业赴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专场引才,并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双招双引”等活动8场次,签约高层次人才项目6个;实施“归雁工程”,以乡情为纽带,吸引875名在外成功人士和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目前,全区已柔性引进高层次与紧缺人才207人,专家团队助力企业突破富硒食品生产技术瓶颈,龙王泉相关产品荣获贝采利乌斯奖金奖,“陕茶一号”跻身全国三大主导茶树品种之一。
打造“创新平台”,汇聚智力资源。推进“链站同建”,新建成国家级科技小院2家、省级4家,市、区专家工作站15个,推动255名专家人才下沉一线服务产业发展;依托22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开展“揭榜挂帅”攻关,在魔芋深加工、富硒水开发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50余项,累计申请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34项,获支持资金1468万元,成功转化科技成果29项,获省市科学技术奖7项。建设中药材试验示范站,开发林木良种新品种3个、系列新产品12个,形成百余款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构建“国家科技特派团专家+‘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乡土人才”服务体系,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613人次、“三区”科技人才152人次、企业“科技副总”24名、科技经纪人87名,平台聚才效应持续增强。
深化“校地合作”,释放人才活力。与西北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推动毛玩纺织服装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落地汉滨;支持企业与高校通过顾问指导、技术入股等方式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3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8家、瞪羚企业6家。持续开展“百名博士助百企”活动,推动13名博士与企业结对,组建省市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0支;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十大工程”,建成人才超市5个,集聚28名农业专家和66名农民讲师,采用“五单”服务模式开展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118场。全区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5534人、产业致富带头人1549人、农村实用人才1.6万余人,有效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供稿:汉滨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