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陇县聚焦村级后备力量建设关键环节,大力实施“雏雁腾飞”计划,持续拓宽选拔链、搭建成长链、延伸管理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硬、本领强、作风优的后备力量队伍,为满足村“两委”换届需求、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广纳贤才建强“蓄水池”。实施“归雁返‘陇’”行动,利用招商引资、春节返乡等契机,通过发布创业优惠、回引政策、服务保障“三张清单”,吸引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返乡发展。建立“人才探测”系统,整合农业农村、退役军人、团委等部门资源,精准扫描创业带头人、电商达人、退役军人和毕业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将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打造动态“人才苗圃”。完善“推荐联审”程序,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采取村级自审、镇级初审、县级联审,组织部门备案的方式,将符合标准的优秀人才纳入后备力量储备库管理。目前,全县已动态储备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08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68.4%,35岁以下占25.5%。
多维培养淬炼“硬本领”。推行结对帮带,为每名后备力量明确镇包联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成长导师”,开展“多对一”全程跟踪指导,手把手理思路、教经验、传方法,帮助后备力量快速适应岗位要求,提升综合能力。强化分类锻炼,对在村任职的后备力量,通过参与重点项目、牵头专项工作等方式“交任务”“压担子”,提升其处理复杂问题、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对暂无固定职务的后备力量,设置村党组织书记助理、专职网格员等实践岗位,让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构建培训体系,以县级示范、镇级专题、村级结合为载体,落实市县优秀师资,采取“理论培训+田间课堂+学历提升”培训模式,全方位提升后备力量能力素质。去年以来,开展县级精品示范培训班2期,各镇全覆盖开展轮训30余场次,累计培训后备力量450余人次。同时,鼓励支持29名后备力量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培训。
优胜劣汰激活“人才池”。推行“季度研判+年终考核”机制,每季度围绕思想政治、履职能力、工作作风、群众口碑等对后备力量进行全面“体检”,年终综合考察产业发展、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关键任务中的实际表现,“一人一档”建立实绩档案,为调整使用提供全方位参考依据。坚持“能进能出+动态调整”原则,及时将德才兼备、成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后备力量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对思想松懈、工作不力的坚决调整出库,做到备用结合、量才使用。去年以来,已有3名优秀后备力量提前走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8名进入村“两委”班子,12名因考核不合格被清退“出库”。
供稿:陇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