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热点观察 / 正文

该“废”的是惰政,不是12345热线

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时间:2021-11-26 11:01 作者:悦连城

  “遇事‘一拖二推三不管’,对干事创业冷嘲热讽、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嗤之以鼻,怎能善用手中权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光明区区长孙连城因到点下班、随缘接访,成为“佛系干部”中的代名词。有网友评论,孙连城虽然不办事,但至少态度良好、语言平和,保持了最后的素质和体面。而在近日,河北省衡水市高新区建设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却“佛系”直接变“爆系”——不仅不做事,还训斥反映问题的群众“废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衡水市居民李恒因为咨询小区物业费问题,打了3次12345政务热线和20多次政府部门值班电话,问题不仅未能得到妥善解决,反遭建设局一位工作人员恶语相加:“你打那种电话?12345能办什么事啊?打12345的人基本上都是废了。”

  “12345,有事找政府”是耳熟能详的顺口溜,遇见“急难愁盼”的烦心事,拨打政务热线反映,本是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但偏偏有人非得将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工作人员一句“废了”似乎语带双关——既像是在嘲讽普通群众没路子、没本事,遇事求助无门,只知道电话反映;又像是嘲讽政务热线无职无权、形同虚设,反映问题无异于问道于盲。

  不论哪层意思,落到群众身上,都如同刀子般扎心。前者反映出,在这位政府工作人员心里,似乎走正常程序反映问题的,都是“朝中无人、兜里无银”的人,路子多、关系广,遇事走后门才是有能耐的表现;而后者折射出的心态更加吊诡可怖,身为公职人员,在倾听群众反映问题时居然直言政务热线没用,不仅反映出当事人对程序正义缺乏基本的认同和尊重,还表现出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漠视。

  个别办事人员“废了”,尚容易纠偏、弥补,如果真的像物业科这位工作人员所认为的,“12345能办什么事啊”,制度性渠道形同虚设,那可就是大麻烦了。作为沟通群众、听取民声的重要渠道,如果12345政务热线处置问题更加高效、解释反馈更加及时,即便有人妄称“无用”,人民群众也不会答应。对于此事,或许一句“废了”的训斥更像一记警钟,提醒各地趁机检视一下12345政务热线是否依然畅通、是否奏效乃至高效运转。

  《论语》上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道德君子遇到问题先从自身找原因,而小人在遇见麻烦时却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舆情既出,各方不妨以此为戒、多加反思。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失职知愧,是为官从政的基本道德操守。如果动辄抱怨“权力受限,官事难干,人事难为”,进而滋生出“行有愧而心不愧”的扭曲心理,遇事“一拖二推三不管”,对干事创业冷嘲热讽、对人民群众的需求嗤之以鼻,怎能善用手中权力、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如此这般“想做官却不愿做事,想出彩却不愿出力”的惰政心态,那才真是猴子见妈——废废(狒狒)了。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