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日前,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乡村振兴局、云南省财政厅等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关爱支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不得强制驻村干部放弃双休日、节假日迎接检查或上级调研。
身处基层一线的驻村干部,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他们克服家庭和工作上的困难,扎根基层,为农村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一些检查活动,对工作非但起不到推动作用,反而是一种阻碍。比如,有的搞数字变通、玩文字游戏,最终靠开会发文让基层干部去落实;有的检查考核虽然少了,但打着调研督导的名义,内容却依旧是对照清单逐项检查;有的仍然搞“运动式”减负,追求短期效果,抓一阵好一阵,一放松就反弹,等等。这势必造成基层驻村干部疲于应付,不但影响其正常的休息,还可能助长形式主义的蔓延。
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着力点在基层,最后一公里也在基层。形式主义不除,将会给基层抓落实徒增不少的额外负担,驻村干部也无法轻装上阵、全力以赴。要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会议、表格填写、材料报送等,解决文山会海反弹回潮等问题。开展检查时,必须是出于“促进工作落实”考虑,而不是为了检查而检查,更不能为了体现留痕而检查。要严格控制检查考核总量,不得强制驻村干部放弃双休日、节假日迎接检查或上级调研。
要推广电子化基础台账,防止层层加码,减轻基层负担,让驻村干部有时间、有精力谋工作、研业务、抓落实。上级有关部门要善于倾听驻村干部的心声,落实好发放生活补助、建立健康档案、提拔任用等政策,真正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信任关爱,为痛点解痛,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以饱满的热情担当作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持续为基层减负。
负担减下来,干劲提上去。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要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让驻村干部把更多心思放在乡村振兴上,让基层减负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