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热点观察 / 正文

今天,我们一起追星!

来源:新华社 发布时间:2022-05-30 10:00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纵观时间长河,一代代为我国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功勋人物,始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追求真理、淡泊名利,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每一个伟大的名字都如同一颗闪耀的星,闪耀在新时代的苍穹。今天,让我们一起追星!

1.jpg

1955年10月8日

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后成为“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今后我将竭尽努力,

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

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他一生都有这样一个中国梦。

心中装着同胞的他

自己一生节俭

他的儿子钱永刚说

父亲一个公文包用了40年。

1128695320_16538711360781n.jpg

袁隆平曾说:

“我一直有两个梦,

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他一辈子躬耕田野

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

不断刷新产量纪录

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人

终将被这片土地镌刻铭记。

1128695320_16538711360881n.jpg

他长期隐姓埋名

潜心铸造大国重器

扎根新疆罗布泊戈壁大漠52年

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

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

基地官兵的这副挽联

是对林俊德一生最简洁的概括。

1128695320_16538711360811n.jpg

他是

“中国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简称FAST)的发起者和奠基人

他主导提出利用我国贵州省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

从论证立项到选址建设历时22年

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为FAST重大科学工程的顺利落成发挥了关键作用

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9月

FAST落成启用

2017年9月

南仁东因病逝世

为了追逐梦想

他心无旁骛

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1128695320_16538711360821n.jpg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2008年

黄大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

归国7年时间里

他带领科研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

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

他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

常常忘了睡觉、忘了吃饭

2017年1月8日

大年因病逝世

年仅58岁

英雄无悔

在梦想出发的地方

你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

1128695320_16538711360891n.jpg

以身许国、科技报国

四十年如一日

勇闯“无人区”

筑牢祖国“海防长城”

培养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

......

作为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和技术奠基人

他一生致力于我国雷达事业发展

带领团队成功建成了

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

对海新体制雷达

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海洋强国作出了突出贡献

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128695320_16538711360871n.jpg

在炮火和动荡中走过少年和青年的他

立志科学救国

为了祖国的核潜艇事业

他隐姓埋名、以身许国

阔别家乡30载

解决了一个个尖端技术问题

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辽阔海疆从此有了护卫国土的“水下移动长城”

“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

我就一次流光;

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

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黄旭华说。

1128695320_16538711360761n.jpg

走过山区、到过边陲

他先后制定“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

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

研发出300多项食用菌栽培技术

培育了45个适宜贫困地区应用的食用菌新品种

帮助数万贫困户成功实现脱贫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与木耳打了40年的交道,

更会一直‘交往’下去。”

李玉说。

1128695320_16538711360831n.jpg

20世纪60年代

在人类饱受疟疾之害的情况下

她接受了国家艰巨的抗疟研究任务

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

2019年6月

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

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

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未来我们要把青蒿素研发做透,

把论文变成药,

让药治得了病,

让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类。”

屠呦呦说。

1128695320_16538711360801n.jpg

“仿制而不自行设计,

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

中国人必须造自己的飞机!”

顾诵芬曾这样说。

从无到有

他主持建立我国飞机设计体系

推动我国航空工业体系建设

作为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

飞机空气动力设计奠基人

91岁的顾诵芬院士

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128695320_16538711360841n.jpg

他是新中国第一批核反应堆专业的大学生

1958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他就投身核能事业

立志发展先进核能技术、报效国家

当年平均年龄只有23岁半的他们

喊出了“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的豪迈誓言

坚持为国为民

矢志科技报国

王大中带领研究团队

走出了我国以固有安全为主要特征的

先进核能技术的成功之路

建立了无愧于祖国和人民的不朽功勋。


策划:齐慧杰

监制:朱斯哲

作者:刘雅萱 杨思琪

编辑:王丹 牧小湘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