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热点观察 / 正文

让院士称号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22-09-08 10:16 作者:静子

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以完善制度、解决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院士遴选质量,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两院院士是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深厚的学术造诣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同时也要看到,我国院士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社会关注、科技界反映较突出的问题,严重损害院士称号的纯洁性。从这个层面看,再次突出“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意味深长、意义重大。

    如果把脱离学术性视作院士称号“偏航”的一个表现,那脱离荣誉性则是另外一个表现。比如,有的地方或部门把拥有院士数量当作“晒”政绩、“炫”实力的吸睛点,俨然忽视了这一群体所发挥的明德楷模作用、这一称号所具有的无上荣誉底色。院士制度本是国家为激励科研工作者而设立的一项重要人才制度,而诸多争议点背离了我国院士制度的本义,必须加以纠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完善院士遴选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实行退休退出制度、加强学风作风建设,院士制度不断完善。具体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院士制度的要求,主要就是突出学术导向,减少不必要的干预,以更好发挥广大院士作用,更好发现和培养拔尖人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目的是进一步发挥好我国院士制度凝才聚智的导向性作用。通过改革把院士称号承载的与功利、行政相关的负担排除掉,是顺应民心的正途,更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

    此外,院士称号不仅意味着鲜花与掌声,也意味着责任和担当。要看到,两院院士在全社会具有高度关注度,一言一行对学术风气和社会风尚都有极大的影响。古有云:“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广大院士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在主动承担国家急难险重科研任务、解决重大原创科学问题、以身作则净化学术环境、培养青年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好表率作用,真正成为“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