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热点观察 / 正文

以系统思维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系统工程”
来源:学习时报 发布时间:2025-08-04 10:46 作者:杨永浦

系统工程以大系统乃至巨系统为研究对象,突出强调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要求以复杂性、整体性、有序性、协同性的思维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依法治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环境治理、中国式现代化、改革等重要问题时,多次称其为“系统工程”。深入学习相关重要论述,领悟其中蕴含的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对于蹄疾步稳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法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呼唤系统思维,涉及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与各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改一制而触全局。一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应当做到面面俱到、环环相扣,以战略思维从整体和长远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把法治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确保法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助推器和压舱石。另一方面,要在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领导的前提下,统筹立法、司法、执法、守法等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把法学研究、法学教育、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深度融合,系统整合法治建设要素,充分畅通法治建设环节,切实推进建设法治国家的系统工程。

2015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制定改革方案坚持了体系设计的原则,实施改革方案也要贯彻体系配套的思想,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确保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得到充分体现,确保新旧体制顺利对接、平稳过渡。“国家大柄,莫重于兵。”历史无数次证明,没有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力量,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人民幸福都将无从谈起。为了适应现代军事新变化,以过硬的战斗力应对潜在危险,必须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很明显,这是一个涉及思想教育、组织建设、体制改革、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要以系统思维去主动经略。政治建军是立军之本,强调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要围绕理想信念抓好军队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工作,永葆忠诚为民的鲜明本色。改革强军是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领导指挥体制、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跨军地治理等,我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一系列历史性变革。科技强军是强大引擎,要瞄准军事科技创新的底层和前沿问题,努力打造新质战斗力的增长极。人才强军是关键所在,必须以政治品质、专业能力、创新能力等为基本标准着力培养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新型作战力量人才、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引领支撑作用。依法治军是重要保障,强调以法治手段从严治军的基本方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奠定法律保障。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决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治理。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同时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民生问题。要“分其详于下”,在具体工作中始终坚持系统思维,构建政府、企业、组织、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格局,诉诸制度、市场、科技、文化、教育等多维实践手段,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充分运用协同思维,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既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又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先进本质,不同于且超越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全新图景,是通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其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以系统思维去统筹谋划。从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就是不断探索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以清晰的时间表、明确的任务书为实现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系统布局,具有鲜明的有序性、长期性和系统性,集中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工程导向。作为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整体发展为目标,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军事、外交、党建等多个领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既要加强顶层设计,强调战略谋划与整体推进,也要在统筹协调上做大文章,统筹相互交织的各个领域协同改革,防止单兵突进、畸重畸轻。

2024年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动真碰硬、闯滩涉险成为常态,需要我们从复杂性系统的角度出发,统筹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以便更好地回应和解决现实难题。改革不是零敲碎打的调整,而是整体推进与协同创新。要想抓好改革这项系统工程,必须讲求科学方法。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要打破过往“头痛医头”的碎片化思维方法,以全局视野洞察关联,以战略定力谋划举措,以制度创新集成效能。运用系统思维处理好改革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关系,把握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协调好破和立的辩证关系,平衡好改革和开放的关系,统筹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以确保改革举措相互配合、改革进程有序推进以及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