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市日前通报,为迎接5A等级平安校园建设检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花费财政资金,通过向第三方购买服务方式,委托设计制作非必要电子演示文稿。这种表面文章绝非个别现象,当前,有些地方迎检舍得在“面子”上下功夫,做介绍动辄上精美PPT,谈情况必有炫酷视频短片,给工作业绩开满级“美颜”,让人搞不清虚实。
记者采访发现,为了给工作业绩“美颜”,一些基层干部熬夜改字体、加动画,做一份精美PPT至少要花两三天。有的自己精力或制作水平不够,就把PPT制作外包出去,一页的制作费用上百元,做一份要几千元。而几分钟的视频短片要花掉数万元,如果再加花哨一点的特效,费用更高。
汇报中搞形式主义,暴露出一些干部企图美化政绩的心理,折射的是浮躁不实的工作作风。有人可能工作没有亮点,为了留下好的“印象分”,就在汇报形式上挖空心思。也有人认为“做得好不如说得好”,觉得仅仅口头汇报缺点意思,简单的文字材料也显得不够重视,制作精美的PPT或视频就成了汇报的标配。
当形式超越内容,工具就会变成哗众取宠的道具。基层干部将大量精力花在做PPT、研究如何汇报上,干本职工作的时间就会被压缩,群众的需求和呼声就容易被忽视。汇报中的形式主义,消解真抓实干的氛围,助长华而不实的歪风。此外,精美PPT、炫酷短片制作费用不菲,不节制使用场合,成为汇报中的标配,也严重违背财政“过紧日子”的要求。
整治汇报中的形式主义刻不容缓。首先,应加强对政务PPT、视频短片的规范管理,严格审批把关,坚持能不用就不用的原则,压缩其使用场景。其次,对滥用问题开展排查、整改,通报负面典型案例形成震慑,强化财务和审计监管,从根源上进行遏制。再者,倡导简要平实的汇报之风,能口头说清的就口头说,多谈抓工作的真情实感。
少点汇报里的“屏幕花活”,多点真抓实干的“脚下泥土”。再多的特效动画、炫彩字体,都比不上群众的口碑,到基层看看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真材实料成为最好的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