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怀是一种高尚的心境、情趣和胸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立己达人、胸怀天下,以真挚的为民情怀、务实的工作作风、强烈的历史担当,在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不断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情怀”的重要论述,指引全体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好领会好这些重要论述,厚植为民情怀、弘扬家国情怀、践行天下情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壮阔新征程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走来、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历来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怀,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而且对世界各国人民有着深厚情怀,不仅愿意为中国人民造福,也愿意为世界各国人民造福。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是在为民造福的深厚实践中锻造和彰显的。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发展壮大,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使发展的成果为人民共享,这一情怀惠及世界各国人民,绘制全球发展最大的同心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人用人民至上的赤诚热情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亲民、爱民、为民中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座座丰碑,使自身道德境界得以升华。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的精神境界和强大的人格力量,让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中展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国道德模范体现了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家国情怀,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奋斗精神,积极进取、崇德向善的高尚情操。从古至今,中华文明之所以连绵不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中国人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人看来,国是第一位的,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国家的统一强盛就没有家庭的美满和个人的幸福。只有当每个人都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民族的强盛。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也更加懂得爱国是立身之本,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全国道德模范是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榜样,他们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指引着人们服务人民、回报社会,更好践行着热爱民族、忠诚国家、勇敢担当的家国情怀。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增强爱国情怀,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爱国情怀,扎根在亿万同胞的血肉里,深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里。爱国情怀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感召着中华儿女的团结奋斗,激发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而勠力同心、笃行不怠。爱国情怀是激励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独立、民族尊严,在历史洪流中迸发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企业家在中国经济奔涌向前的发展浪潮中,要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让企业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员工。企业家要涵养爱国情怀,巩固并提升企业家精神,做到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增强先富带后富、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中积极回报国家。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天下情怀,是以和为贵、兼收并蓄的大国胸襟,也是顺应时代、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天下情怀,旨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秉持“修齐治平”的历史智慧,践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当代中国文艺本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需要植根为民初心、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国际大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战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世界文化共同繁荣。“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艺工作者要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创作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2024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脉相承,都根植于亲仁善邻、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彰显了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坚持正义、扶弱扬善的精神风骨,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世界情怀,都展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是新形势下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好的传承、弘扬、升华。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顺应时代潮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源于中国,属于世界,这一饱含世界情怀的理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与国际社会同声相应、相向而行、共享共赢的胸襟。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证明,文化碰撞、冲突只是人类交流过程中的一般现象和个别环节,各国之间交流、互鉴才是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治理倡议,秉持公平正义理念,倡导共同发展、共同治理、共同受益,为世界和平、发展、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情怀,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天下大同”的思想,主张各国应该在摒弃意识形态偏见的基础上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共同推动完善公正合理的国际交往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