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用“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9 08:02 作者:马园园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为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再上制度发条。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其意义已超越经济范畴,成为弘扬优良传统、赓续勤俭作风的关键之举。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朱子家训》对日常用度的谆谆告诫,到民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质朴民谚,都彰显着勤俭持家的智慧。对于党政机关而言,过“紧日子”同样要在财政收支上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当前,陕西各地积极响应号召,以务实举措将过“紧日子”落到实处。

澄城县在财政管理上严格遵循“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先有指标后有拨付”的规定,构建起采购预算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且可追溯的管理体系,让财政资金从源头就“紧”起来。同时,该县实施“管采分离”,严守“无预算不采购、资金不落实不采购、审批不全不采购”和“应采尽采”原则,有效控制采购单位潜在债务风险,深化“三公”经费管理,实现勤俭办公。这些举措省下的资金,投入到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

宜川县从细微之处践行节约理念。从节约一张纸做起,推行办公用纸双面打印。该县开展的“土法创新”活动,更是以节俭政风带动民风转变,让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深入人心,融入干部群众的工作与生活日常。

“节用”是手段,“裕民”才是目的。政府过“紧日子”,就是为了省出更多财力和资源,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比如,陕西部分地区将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老旧小区改造,让原本设施陈旧、环境脏乱的小区焕然一新,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一些地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建道路、完善水利设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实践证明,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长远之策。只有政府带头勒紧裤腰带,才能让更多资源向民生领域倾斜,用“紧日子”的“减法”换取百姓“好日子”的“加法”,不断提升三秦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