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双拥运动的发祥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赓续传承。
近年来,全省各地不断挖掘新时代双拥工作新载体、新内涵,军政军民团结得到进一步巩固,军地协作更加密切,双拥工作不断焕发强大生机活力。今年4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揭晓,我省15地上榜,西安市、宝鸡市、延安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
踊跃参与 崇军拥军氛围浓
“时代在变,拥军得跟上部队需要。”今年3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王友民了解到渭南军分区对无人机有需求后,当即决定捐赠一批。
购买了12架满足民兵训练需求的无人机后,王友民考虑到无人机操作有技术门槛,又聘请专业团队上门,为官兵开展免费操作培训,确保设备快速投入使用。
这一精准对接需求的拥军行为,让部队官兵深受感动,特地赠送王友民一面印有“军民一心 科技强军”字样的锦旗。这也是王友民四十多年如一日“不打折扣支前拥军”的生动体现。
如今,拥军队伍不断壮大、拥军优属形式更加多样,各行各业用心用情为部队和官兵办好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铜川市耀州好人志愿服务队发起“绣鞋垫·寄深情”拥军活动,计划绣制300双鞋垫送给下半年入伍新兵;
西安市阎良区军星管业集团在炎炎夏日向驻军部队捐赠15台空调,为官兵送去清凉;
延安市宜川县318造型理发店走进周边部队驻地,开展“爱心义剪”拥军志愿活动;
……
这些举措饱含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深情厚爱,让尊崇军人、敬重英雄、关心国防、热爱军队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厚。
发展不忘拥军,平时不忘战时。去年,全省各地各部门紧扣服务练兵备战,主动支持部队改革建设,想方设法为部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开学前专项解决30名斗争一线官兵子女入学教育问题,确保官兵心无旁骛完成使命任务;积极推进解决部队老旧小区改造、道路通行、新营区“三供”以及100名随军家属就业安置、3648名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等实际问题,受到部队官兵的好评。
爱民奉献 鱼水情深赤子心
军民本是一家人,根根叶叶心连心。在无数陕西人的记忆里,驻地部队格外亲。
“这些军医不仅医术高,态度也特别好。我在家门口就把病看了,真是太感谢他们了。”7月29日,家住西安市临潼区任留街道的退役军人王军善感慨。
王军善在务农时不慎摔伤腿部,关节肿痛难忍。当天恰逢任留街道举行健康义诊活动,驻临某部的军医为他细致检查,叮嘱他减少活动,注意休息。
今年初,临潼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驻临某部共同开展“双拥义诊年”系列活动,惠及全区22个街道乡镇。每次义诊活动,部队都会根据周边群众需求,精心选派内科、骨科、口腔科等科室人员组成医疗团队,为退役军人和群众提供优质的义诊服务。
驻守一地,造福一方。驻陕部队官兵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完成军事任务、急难险重任务的同时,积极服务驻地经济社会发展。
去年,驻陕部队开展消费帮扶活动,采购价值510万元的农产品;组织官兵开展关爱帮扶活动,走访养老院、光荣院、儿童福利院16次,送去价值12万元的慰问品;参加献血3200人次,5家驻军医院和5家优抚医院开展医疗下乡、义务巡诊活动90余场,惠及群众4.5万余人……
军民团结 共谱双拥新篇章
因为拥有同一个名字,一艘战舰和一座城市血脉相连。7月中旬,延安市组织相关人员赴延安舰开展系列活动。
活动中,延安舰海军官兵品尝了延长烤肉、甘泉豆腐干、香肉夹饼等17道延安特色美食;延安红色故事宣讲团为官兵讲述了延安革命历史和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带来了信天游、陕北说书等文艺表演;在“延安精神永放光芒”流动展览中,官兵们认真聆听讲解,不时在珍贵史料前驻足凝视。
“威武的战舰劈波斩浪,万吨大驱驰骋大洋;铮铮的誓言久久回荡,英雄水兵挺进深蓝。奔腾黄河巍巍宝塔,信仰灯火指航向;革命圣地精神家园,延安精神代代传……”军民共唱舰歌《铁血蓝盾》。一名战士说:“歌声让我们读懂,延安精神指引着战舰破浪、驶向深蓝。”
西安、咸阳等7市也持续开展“城舰共建”“城连共建”活动,积极帮助边海防官兵和一线部队改善训练生活条件,让拥军载体更新、拥军氛围更浓。
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去年,军地开展打造“十个一”双拥载体活动,全省建立双拥广场、双拥公交线、拥军图书馆。省级爱国拥军促进会成立,2233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优待惠军活动,用浓浓拥军热情激励官兵练精兵、谋打赢。100对“陕西军地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点”积极开展以军地共学科学理论、共树时代新风、共建先进文化、共促文明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双拥共建活动,持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阔步新时代,军民携手行。三秦儿女和驻陕部队官兵始终继承和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为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