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上半年,陕西经济“向新力”持续增强,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1%,较一季度加快16.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高于GDP增速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驱动力更加强劲。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刷新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攻克高功率激光领域核心技术难题、完成西安至湖北段2061公里单纤双波长时间传递系统设备安装与性能测试……这些亮眼的创新成果,充分彰显了陕西的硬核科技实力。
陕西科教资源丰富,聚集了110多所高校、1800多家研究机构院所,以及包括70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科技创新是陕西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更是底气所在。
陕西积极探索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有效破解职务科技成果转化“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问题,全力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现象,实现“小切口”大突破。
一根根束缚成果转化的“细绳子”被解开,一批批科技成果加速从“书架”走向“货架”。截至目前,全省10.8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4.2万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研人员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597家。
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
上半年,陕西新能源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同比分别增长16.8%、9.7%;乘用车(新能源)产业链和商用车(重卡)产业链合计实现产值3169.44亿元,占全省34条产业链总产值的27.66%。
当前,陕西正处于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的关键阶段。面对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陕西在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的同时,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积极构建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梯次发展格局。
从“一块煤”“一升油”“一方气”到“一辆车”“一片芯”“一道光”,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图景加速绘就。在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等产业赛道上,陕西弯道超车,从过去的追赶者变成了竞跑者乃至领跑者。
新动能不断积蓄——
上半年,陕西新增“五上”企业3952户,同比增长18.1%;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374.8亿元,占GDP的49.8%,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活则经济全局活。今年以来,陕西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围绕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落地落实一揽子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发展活力。
从投资看,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8%,占全部投资的43.5%,较去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从销售看,全省网上零售、实物网上零售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1.2个百分点。
数据的背后,是陕西广大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业态升级,一路逐“高”向“新”,奋力搏击风浪的生动写照。
在陕西这片沃土上,一粒粒“金种子”竞相萌发,科技创新的“变量”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