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以制度利剑直指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顽疾。为基层干部松绑,就是为实干精神赋能,让广大党员干部从“虚功”中抽身,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抓落实、服务群众的行动中。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若广大党员干部的时间和精力被琐碎的“虚功”消耗殆尽,何谈深耕基层、服务群众?
《规定》正是要以刚性约束为实干腾出空间。《规定》中不得随意召开直达基层的会议、不得频繁要求基层填表格报材料、不得向同一地方反复安排督查检查事项等要求,可以让党员干部从“汇报表演”中抽离,把心思花在调研谋划、推动落实上;从“材料美化”中解放,把精力用在完善公共服务、化解矛盾纠纷上;从迎检备检中脱身,有更多时间走村入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员干部为“留下实绩”拼搏奋进,才能真正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规定》传递出鲜明导向,评价干部不看“材料厚度”而是看民生温度,衡量工作不比“开会次数”而是比落实成效。同时,配套的干部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等,既划清了红线,也为担当作为者提供舞台,让广大党员干部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保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