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决定着区域乃至国家未来的科技竞争力。在陕西这片有着深厚科教底蕴的土地上,如何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成长阶梯,激发其创新活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陕西拥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每年培养大量青年人才,这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宝贵家底。但现实中,一些青年科技人才面临“成长烦恼”,有的在科研起步阶段缺乏稳定的经费支持,难以进行长期研究,有的受限于学科壁垒,无法参与跨领域重大科研项目,还有的在成果转化环节“水土不服”,导致科研创新与产业需求脱节。这些问题看似是个体发展的困境,实则是教育、科技、产业融合的深层短板,若不及时补齐,便难以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胜势。
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要构建全链条赋能的生态。陕西推进建设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既解决了科研“闭门造车”的问题,又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舞台。例如,西北首条全自动化氢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由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与陕西旭氢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遇到困难时,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伸出了援手。这种“科研+产业”的成长模式,让青年科技人才不再只是实验室里的“守望者”,而是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青年兴则科技兴,青年强则教育强。陕西拥有科教资源“富矿”,需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钥匙”,进一步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评价机制,让人才评价更贴合创新规律;加强对青年科研团队的稳定支持,鼓励他们敢于挑战“从0到1”的基础研究;营造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让青年科技人才能够放下顾虑、大胆探索。例如,陕西省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旨在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研生涯起步阶段获得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唯有始终把青年科技人才放在创新发展的核心位置、持续优化成长生态,才能让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