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速递 / 时政新闻 / 正文

西安:创新城市加速崛起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9-10 08:15 作者:李妮

日前,在埃塞俄比亚的一次义诊活动中,由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疏水性丙烯酸酯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成功帮助当地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

西安眼得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政府事务部总经理谢楠介绍,上述产品可满足微创小切口植入需求,是完全对标国际一线品牌的国产替代创新产品,其独特的弱负球差光学设计,比传统非球面晶体增加了景深,能够显著增强患者夜视力。

“我们在西安研制成功的新一代人工晶状体,打破了国外在高端人工晶状体领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人工晶状体产品的创新超越。”谢楠说。

今年8月,《西安市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发布,新材料被列为重点攻坚领域。西安经开区的高纯度中间合金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仅用时70天;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的10亿元生态环保新材料项目快速落地,其专利产品已远销中东,在沙漠治理领域发挥作用……从被“卡脖子”到“领跑者”,新材料领域的突破正是西安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的缩影。

1月至7月,西安新兴产业成绩令人瞩目:从产品看,汽车产量增长25.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28.0%,充电桩产量增长52.0%,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13.0%,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41.5%,3D打印设备产量增长1.9倍,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增长3.5倍。

如今,西安已悄然变身为新兴产业创新的“主战场”,创新生态正不断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布局升级。

7月12日,中国船级社向陕西欧卡电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卡智舶”)颁发了全国首张“海工级”无人艇感知与自主航行系统产品型式认可证书。“海工级”认证进一步突破了复杂海况作业技术壁垒,填补了我国深海智能装备标准空白。

欧卡智舶是一家扎根于西安的“年轻”企业,成立于2017年。当前,欧卡智舶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10个国家,累计无人化运行里程突破70万公里。

该公司首席技术官程宇威认为,西安的科教资源优势与“双中心”建设为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创新土壤,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无论是上游的核心传感器、芯片,还是下游的各类应用场景,都能在本地找到相应的配套企业,为产业协同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西安的“两链”融合重大项目、揭榜挂帅政策、校企联合攻关机制及科技金融贷款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现金流压力,为企业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注入强劲动能。

8月13日9时50分,载着55个集装箱光伏组件的中欧班列(西安)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标志着中欧班列(西安)自2013年开行首列以来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西安也成为全国首个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3万列的城市。

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以来,西安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持续升温;中欧班列(西安)不断扩线、提速、增效,助力丝路经贸“加速度”。截至目前,“一带一路”海铁联运中心项目建成投用,“一带一路”公铁联运中心项目正加快实施,西安建成全国首个拥有3束6线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西安国际港跻身世界一流内陆港行列……西安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枢纽作用越发重要。

西安精心培育创新生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突破。9月5日,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江霞介绍,西安组建市委科技委,启动实施秦创原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发挥政府创新组织者和创新合伙人作用,出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促进未来产业发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积聚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当前,西安全力打通“教育—科技—人才”“科技—产业—金融”两个循环,积极开展金融赋能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持续完善“股债贷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壮大耐心资本,引导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广“校招企用”“校招共用”“双导师制”引才育才模式,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