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邑县以着力锻造堪当高质量发展重任的基层干部队伍为原则,牢牢把好人才振兴“方向盘”,强化镇办队伍建设,为巩固脱贫成效接续乡村振兴夯实基层组织保障,切实提升乡村振兴引领力。
抓住少数关键,配强党政正职“好搭档”。旬邑县充分考虑各镇实际情况,按照政治素质过硬、驾驭全局能力强、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的要求,在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中注重人岗相适、能力相长、个性相容三要素,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后备干部,侧重熟悉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基层治理等方面工作的干部,并结合干部的年龄、经历、专长、能力、性别、性格等方面,选好配好党政正职搭档,促使选配出的党政正职真正成为知识能力相长、经历经验相补、性格气质相容的好搭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突出科学精准,擂响班子结构“最强音”。在优化班子结构中将“硬指标”及“软要素”有机结合。“硬指标”严把职数设置关、年龄界限关、正职人选关、结构比例关、适岗匹配关,在严格控制总量的基础上,按照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配备班子结构。“软要素”根据不同类型班子的职责任务、职能特点,合理梯次配备。选拔配备具有农业农村、金融经济、规划管理等专业背景或工作经历的干部;选拔配备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抗击疫情、乡村振兴等重大斗争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干部;选拔配备敢闯实干、视野开阔、经验丰富的年轻干部;选拔配备优秀女干部进入领导班子;着力改善领导班子年龄、性别、专业、能力等结构,确保达到职数设置最优化,充分发挥出班子整体效能,确保班子整体功能达到“最强音”。
推进干部调整,维护班子运行“添活力”。在干部调整上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推进班子交流。对能力较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领导干部,适时提拔交流到担子重、责任大的岗位;对年龄偏大或身体不好,不宜在班子中继续工作的干部,实行转任职级公务员或调回县级部门工作等安置性交流;对年轻干部,积极进行横向交流,让年轻干部在多种环境、多种岗位上锻炼成长。在积极推进干部交流的同时,保证了每个班子中至少有一名熟悉情况的本地干部,确保各项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对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推进不力、群众反响较差的党员干部进行免职处理。
持续深化培养,构筑后备干部“蓄水池”。针对乡镇后备干部,分层分类建立乡镇后备干部人才库,分层分级对各镇干部开展全覆盖培训,邀请市、县相关对口部门负责人,到各镇开展乡村振兴专题讲座,并在每月工作例会上,围绕农村工作的某一方面或近期重点工作开展业务培训、经验交流,着力提升后备干部履职能力;支持干部参加高校继续教育或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分批次选派后备干部前往泰兴市实地考察学习,帮助找差距、明方向、促提升,拓宽发展思路;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把实践作为锻炼课题,选派优秀年轻公务员到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加强磨炼;拓宽干部来源渠道,将考试录用公务员作为进入主渠道,结合编制空缺和岗位职责、专业要求等情况,差异化制定公务员招录条件;面对乡镇“招人难”的特点,综合采取降低门槛、限制户籍、不限专业等多项措施;面向事业编制干部选拔,按照《公务员法》规定,结合干部交流轮岗政策,采取调任方式,加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之间的交流力度,不断充足乡镇后备干部队伍“蓄水池”。
(中共旬邑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