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县始终把驻村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坚持靶心不偏、焦点不移,从人员选派、服务保障、专题培训、监督管理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面提升驻村帮扶工作实效。
打好人员选派牌,确保精准选派到位。按照省市要求,结合实际,精心安排组织,严格选派标准,对123名驻村干部进行调整轮换。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当前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确保了乡村振兴驻村工作的有效衔接和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向重点村(社区)选派59名第一书记及114名工作队员,实现乡村振兴“五类村”工作全覆盖,非重点村派驻66名驻村工作队长,与镇包村科级领导、包村干部及村干部组成帮扶团。
打好服务保障牌,确保激励保障到位。严格落实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各10000元办公经费,为驻村工作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并定期进行体检,确保驻村干部下的来、待得住、能安心、干得好,集中精力开展好驻村帮扶各项工作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推荐工作,今年来评选出31个优秀县级帮扶部门、14名县派优秀第一书记、16名县派优秀驻村工作队长。充分利用报纸、网站、新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驻村帮扶先进事迹,在白水先锋公众号推出“第一书记工作晾晒”栏目,激励干部在驻村一线开拓进取、担当作为。
打好专题培训牌,确保能力提升到位。找准知识储备短板,以学习培训为抓手,组织召开白水县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尖兵赋能”专题培训班,邀请市县级业务骨干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市六次党代会精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驻村帮扶工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政策理论和重点工作对全体第一书记进行专题培训、经验交流。依托镇(街道)党校每季度对239名驻村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并进行乡村振兴应知应会知识测试。通过日常学习培训和测试,进一步提高驻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理论水平。
打好监督管理牌,确保执行落实到位。实行“第一书记”轮训汇报机制,全县59名驻村第一书记按照分期汇报机制,每期2人按时向组织部汇报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和自身需要组织解决的问题。落实驻村工作队“四单管理”机制,对人岗不适宜、责任心不强、不经常驻村的驻村干部及时调整召回,截止目前,更换第一书记5人,调整驻村工作队员7人。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成立4个督导组对全县59个重点村(社区)进行拉网式明察暗访,共通报第一书记15名,帮扶单位5家。
供稿:中共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