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原县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建立“五一三零三”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工作体系,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组建乡村人才库,做大引才“容器”。创建“五一三零三”乡村人才定向培养工作体系,即各镇(办)有一个田间学校、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有一名领军人才、有一支技术队伍、一村一产有一名技术员,每村储备高素质农民人才30人,每村打造3个产业示范户。通过全面摸底、村组推荐、镇办审核、严格筛查,定向推荐具有三原县农业户籍及返乡农民工、未就业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并且农业特征鲜明、经营规模大、主体地位明确、从业稳定性高,具备高素质农民特征的乡村产业从业人员,根据产业发展、创业意向、区域经济特色和重点产业需求,组建区域乡村人才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创建农民田间学校,增强聚才“磁场”。该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依托示范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具备条件的村阵地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定一批农民田间学校、产业示范基地、主导产业示范户。按照行业指导、属地管理、共建共享、择优支持的运行机制,制定《三原县农民田间学校认定管理办法》《三原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制度。每所田间学校固定技术辅导员,负责指导教学活动,建成集教学、实训、科研、生产、服务一体化的田间学校、实训基地,每所田间学校每年举办培训班3次以上,服务人数不少于300人次。目前,认定产业示范基地10个、主导产业示范户450余户。
开展人才定向培养,提高育才“效应”。开展实践实训、现场观摩、实验示范、现场教学,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学员遴选,跟踪服务,组织模拟技能实践,满足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农民教育培训需求。通过技术传帮带、大户带小户、产业做引领,培养一支能够熟练掌握标准化生产服务、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现代信息技术本领和农产品营销指导“不走的”技术人才帮扶队伍,实现乡村人才培训整村全覆盖,带动区域产业适度规模发展,以人才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目前,累计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64个班次,累计培训人员两万余名,孵化企业及个人191家,累计认定职业农民1441人。
供稿:三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