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延安市宝塔区开展“红色赋能、争先树优”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略记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6-15 16:37 作者:冯晓宇

“区上下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帮我们理清思路,出谋划策,制定帮扶措施,化解邻里纠纷,让我们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村里要比以前强多了,我们要走在全区乡村振兴的前列,不能掉队,我们很有信心!”日前,在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党员活动室,村支部书记何海生正在向全镇的镇村两级干部作经验交流发言。

听着优美的《南泥湾》歌声,沿着大生产运动的足迹,曾作为三五九旅旅部所在地的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在全国久负盛名。

QQ截图20220615163215.png

历史虽已远去,但红色基因的影响历久弥新。如今的金盆湾村,不断挖掘南泥湾精神红色资源,在党建引领、红色赋能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锐意前行。

宝塔区是革命圣地延安的“心脏”,也是延安、乃至西北地区红色文化最为集中区。辖区内以枣园、杨家岭、南泥湾为代表的革命旧址和纪念地200多处,构成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革命旧址群。

去年以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宝塔区注重用活用足这些红色基因,创造性开展“红色赋能、争先树优”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强化党建引领,分类推进红色乡村建设,把红色基因植入到党员群众教育管理中,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使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芒。

与南泥湾一步之遥的麻洞川镇金盆湾村就是这一活动中涌现出的一个典型。

QQ截图20220615163229.png

挖掘红色文化“富矿” 激发乡村振兴动能

漫步在麻洞川镇金盆湾村,一幅清新优美的农村美景展现在眼前:整洁宽阔的乡间村道,精致的农家小院粉刷一新,村文化活动广场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齐全,太阳能路灯美观别致,房前屋后绿荫成蔽、花团锦簇。

金盆湾村是三五九旅旅部的所在地,以王震为代表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指挥5000多名八路军战士,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南泥湾精神。

如何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变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宝塔区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把用红色文化引领红色示范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挖掘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红色传统,用身边这些红色实物、红色故事教育引导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基层干部群众。

QQ截图20220615163243.png

身体力行,躬行实践是最好的赓续与传承。村里的党员干部率先行动起来,对红色故事了然于胸,成为了红色故事讲解员、红色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群众积极响应,热情参与,一个做红色文化传人、为乡村振兴出力的局面迅速形成,有力推动了全区各村组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古村落、深化厕所革命等,使各村组道路交通、活动场所、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有效提升。

“厚重的红色文化、不屈不挠的南泥湾精神和永远向前的延安精神,激励着宝塔人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红色赋能、争先树优”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现场中,宝塔区委组织部长高瑞说,“要用活用好红色资源,引导党员干部在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组织优势和组织功能,建强红色堡垒、用好红色阵地、激活红色引擎、发展红色经济、建美红色村庄,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QQ截图20220615163258.png

用活红色资源“金钥匙”  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南泥湾村作为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不仅拥有辉煌的红色历史,还拥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

为了用好红色资源,村里通过招商引资,建成了南泥湾村军垦文化体验基地、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研学写生体验基地等,前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红色研学活动的团队络绎不绝。

这是宝塔区开展“红色赋能、争先树优”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中进行的又一探索。他们在加强村组党组织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的同时,把红色乡村示范村建设与乡村红色旅游、人居环境整治、美丽生态宜居建设等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乡村建设,还使这些村组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教育培训基地。

QQ截图20220615163334.png

集党建教育、文化传承、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手段,以宣传教育引导和服务群众为目的,通过创新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传播,让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深入人心,使越来越多的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行动自觉、蓄积了前行动力,积极自愿加入到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等等实践中来,形成了“组织强、乡村美、动力足”的大好局面。目前,南泥湾村发展羊肚菌、香菇、木耳、野生蜂蜜等林下绿色经济30亩;房前屋后、公路沿线全部绿化;旱厕改水厕27户;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

“今年我们村投资600多万元,新建雨污分离及污水处理设施、村庄主区域帮畔、小广场建设、村内路灯电线全部更换,对居住房屋进行了统一粉刷、改造……”谈起工作思路,南泥湾村第一书记胡星说得头头是道。

据了解,目前,宝塔区红色乡村示范村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红色资源相对集中的31个村成为示范村走在了前列,全区在建和建成国家级红色村3个、市级红色村17个、区级红色村11个。

QQ截图20220615163310.png

“擂台比武”显身手  激发振兴精气神

前不久,一场别开生面的“擂台比武”在宝塔区隆重举行。一个个选手“比”先进做法、“晒”工作经验、“展”工作成效。亮了“家底”,推动了工作……宝塔区在开展“红色赋能、争先树优”喜迎“二十大”系列活动中实打实、硬对硬。

按照政治素质好、品德好、作风好、工作成绩好、群众威信好的标准,采取自愿报名、组织推荐的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择优推荐2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致富能手参加“擂台比武”活动。

走村观摩,现场交流,点评分享……来自各乡镇(街道)的比赛选手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全面提升了农村党建质量,有效推进了乡村振兴步伐。

QQ截图20220615163324.png

“比武学习要坚持问题导向、动力导向,不断在比武中学习经验,在对比中寻找差距,查找自身薄弱环节,全力补齐短板弱项,切实把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思想上的激励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信心和力量源泉”。青化砭镇张坪村驻村干部高锦杰笑着谈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擂台比武是切入点,解决群众难题才是落脚点,比武过后,每位选手关键要找到差距、积极落实改进。我们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发挥好遍地红色资源的优势,引导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为民服务、担当作为等方面补短板、强本领,激发出他们为乡村振兴出力流汗的精气神。”宝塔区乡村振兴局局长刘催保坚定地说。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