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正是瓜果成熟、香飘田园的季节。走进位于洛南县四十里梁塬的四皓街道中心村无公害蔬菜产业园,进入眼帘的是一棚棚相继成熟的小甜瓜香气扑鼻,一株株黄瓜、西红柿藤蔓上挂满累累果实,菜农们正在忙着采摘成熟的瓜果,分级打包、装箱,园区内呈现出一派令人欣喜的丰收美景。这正是洛南县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以来所取得的喜人成果。
今年以来,洛南县立足实际,发挥优势,聚力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创新推进“‘四雁’带富领飞”项目,重点以镇(街道)为主体,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优质高效产业,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乡村振兴步伐不断注入源头活水和强劲动能。
“头雁”领飞“引”产业
人们往往在仰望天空时总会看到这样一种景象:一群大雁整齐划一的在高空飞行,总会有一只领飞的头雁带着群雁向着远方的目标勇毅飞奔,而顶着气流、不惧风险,冲在最前面的那只大雁定是能力超群、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领头雁。在洛南县就有这样一支由农村党员干部组成的“头雁”队伍,他们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组织带领群众共同描绘村美民富的动人画卷。
为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书记“头雁”带动效应,洛南县成立了专门机构,各镇(街道)党(工)委先后分别成立了强有力的“头雁带富领飞”工作专班,各村(居)及辖区内各党组织书记积极响应,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和优势迅速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推进过程中,各党(工)委着眼全局善谋划,细化责任抓落实,实行每季度开展一次政策法规宣讲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并分批次组织村级党组织书记外出考察学习,开阔思路眼界,增强帮带能力。同时,结合实际组织举办镇、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每季度评选出作用发挥突出、示范效应明显、制度运行规范的先进镇、村和优秀党组织书记。建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156”工作机制,每半年通过巡回观摩评比树立一批“乡村振兴红旗村”“产业发展红旗村”等先进典型,对连续或累计获得3面及以上红旗的村(居)进行表彰奖励,通过示范、帮带、实训等途径,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示范带动效应和村党支部书记的引领作用。各镇(街道)党(工)委还定期召开村级党组织书记及致富带头人座谈交流会,每季度邀请县内先进村党支部书记在全县各镇、村巡回演讲、传授经验做法;每月召开一次乡村振兴观摩点评会,互学互帮互促,在实战中检阅练兵,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和创先争优动力。
商洛市委组织部派驻该县四皓街道办连河村第一书记蒋金君,今春多方争取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为该村新发展地栽木耳10余万袋,建立五味子中药材基地40亩,这些产业见效后,可使本村100余户村民户均年增收逾2万元。同时,积极启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在村内主要路段安装路灯100盏,各项工作走在了前列。位于该县四十里梁塬的四皓街道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樊亚锋,立足村情实际,积极带领本村村民刘红山、樊利平等5名党员干部发展大棚蔬菜220亩,实现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优质化高效化运行,使该村百余户村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柳树洼村党支部书记王高平敢闯敢试,在该村集中流转土地1800亩,通过招商引资新建集农业开发、光伏发电、观光旅游为一体的100兆瓦光伏发电站,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使本村及周边200余农户年均稳定增收6000元以上;柴峪村党支部书记杨军锋种植烤烟20亩,带动全村67户烟农发展烤烟1730亩,年产值逾800万元,烟农户均年纯收入逾10万元;杨底村党支部书记董福军,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该村率先示范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亩,由于田间管理措施到位,目前农作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三要镇罗村村党支部今年年初通过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产业,聚力发展现代化果蔬基地,先期规划占地30亩,建设反季果蔬大棚30座,后期将再扩建60座,重点发展礼品小西瓜、水果玉米、食用菌、草莓、番茄等果蔬菌特色产业,预计到年底村集体收益可达15万元以上,为本村120个劳动力实现就地就业。
“家雁”本土“兴”产业
为了持续稳定增加群众收入,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洛南县制定出台了各种惠农政策和措施,鼓励更多群众投入农业产业开发。首先,立足本土组织动员各类致富能手加入“家雁”行列,带动周围群众一起搞创收、同致富;其次,对有产业发展意愿、但资金紧缺的农户,通过村级经济互助社给予解决5至10万元的信贷资金,并可优先承包、租赁和流转本村集体土地或农户责任田用于发展产业。各镇(街道)党(工)委还半年举行一次“家雁”评选表彰会,对辖区内的产业发展大户和农业产业致富带头人进行隆重表彰奖励,并组织他们在各村间巡回演讲交流,讲其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经验做法,以此激发广大群众投身产业发展的热情,坚定走产业致富之路的信心。
石门镇花庙村10多名党员带头示范种植烤烟230亩,带动全村110户村民发展烤烟3400亩,并在栽植、田间管理、烘烤及烟叶分级等关键环节积极示范指导,使每个烟农都全面掌握关键技术,对各自烟田强化科管,确保达到优质丰产高效。预计仅烤烟一项全年可增加群众收入1400万元,人均增收1.36万元,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四皓街道小渠社区居民樊伟,大胆投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了陕西伟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吸纳当地50多名村民常年在自己的公司务工,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代塬社区居民许卫东,作为一名农村党员,他积极响应社区党支部号召,多方筹集资金60万元,带头新建食用菌产业大棚10座,发展袋料食用菌20余万袋,年收入可望达30万元,在家门口就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40多个,年人均可增收5000元。雷利锋是连河村的一名党员,为了推动本村蚕桑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他注册成立了“洛南县兴旺蚕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合作社+产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当地蚕农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使全村栽桑建园面积增加到700多亩,60户村民年均养蚕茧400余张,户均增收1万元,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产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现年38岁的马河村农民党员冀利朋,多业并举,先后养殖飞鼠300只、养羊21只、养猪13头,年收入7万余元,致富后的他没有忘记一名党员的初心使命,热情为村民义务传授飞鼠养殖技术、提供市场信息,先后带动本村11户村民养殖飞鼠2600只,户均年增收达到3万元,为本地群众依托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创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深受干部群众赞誉。
“归雁”返乡“强”产业
为了鼓励外出打拼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共同建设美丽家园,春节前夕,洛南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联谊会,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讲家乡的发展史、讲政府出台的系列惠农政策、讲家乡发展的近期和远景目标,县级领导分别上门走访慰问,送上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并用心用情动员他们返乡参与家乡建设。政策的感召、领导的感化和群众的感激,给在外地创业的人士内心深处增添了更加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家乡情怀,一只只离乡的大雁带着满满的乡愁荣归故里,为家乡的发展、乡亲的富裕出实招、献才智、建新功。
今年38岁的抚龙湾社区居民樊菊鹏,在商州城区经营餐具业10余年,生意兴隆、收入不菲,但在地方党组织的号召动员下,他毅然返回家乡,用自己独特的市场眼光和学习掌握的科技知识,在本村大胆建起了30亩的草莓采摘园,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带动当地20余名劳动力实现就业;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辣椒基地500亩,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100个;另外,还种植优质小麦100亩,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被群众誉为“种粮大王”。今年2月,樊菊鹏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产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抚龙湾社区居民董明,在县城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生意红红火火,几年下来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致富后没有忘记需要扶助的乡亲们,于是便回到村里,有着独到市场眼光的他,依托家乡地域优势创办了“农家乐”,吸纳本村10余人就业,有了稳定收入的乡亲们个个喜不自禁。中心村41岁的村民钟刚,也是村上的一名党员,曾在咸阳市一家大型企业打工,后又返乡在县城从事房屋专业装修,收入丰厚且稳定。在村支部的动员感召下,去年他毅然回到村上,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创建了40余亩的大棚设施蔬菜基地,安置周边3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带领群众一起奔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飞雁”打拼“拓”产业
为了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洛南县着力营造村民外出务工环境,在广泛宣传国家有关创业就业政策和务工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组建了外出务工劳务公司和境外务工党支部,积极为本地外出务工人员牵线搭桥,提供准确的用工信息和创业项目,介绍待遇优厚、收入稳定的就业岗位。同时,各村(居)党支部充分利用村办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落实“一对一”帮扶解困责任人,专职专责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家中留守老人无人照管的后顾之忧,这样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外出或务工或创业实现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抚龙湾社区居民樊满良,在西安成立了线路设计安装工程队,安排本地10余人在自己的工程队专门从事工程线路的设计安装,带领乡亲们一起打拼创业,实现共同富裕。今年47岁的李建军,也是该社区的居民,他头脑灵活,有市场眼光,作为党员更有一份责任和担当,他紧紧抓住全县烤烟这一主导产业,组建烟叶分拣服务队,每年在烟叶收购时节,组织带领100多名群众到烟站集中分拣烟叶,人均季节性增收6000余元。马河村村民张建学,常年在外地承包建筑工程,每年收入不下20万元,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党员组织生活会上,村支部号召外出创业成功的党员要为家乡建设献良策、作贡献,他积极响应并向支部作出承诺,今年春节过后就带上本村10多人一起到他承包的建筑工地务工,虽然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但每月人均收入仍未低于4000元。
近日,洛南县四皓街道党工委分别举办以“带富领飞兴产业∙强村富民显情怀”和“驻村兴农展风采·红心献礼二十大”为主题的擂台赛,全办19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围绕这一主题,对今年上半年工作的经验做法、特色亮点和实际成效进行了交流汇报,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情况进行集中“打擂”展示,通过交流和PPT或短视频展示的形式亮“家底”、晒成绩,各支部书记说起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工作时,个个如数家珍,比规模、论效益、晒收入;说起经验做法,人人豪情满怀,讲思路、道方法、谈启示。通过这种形式,使村村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激发奋力争先、勇创一流的信心和决心,在全办上下形成了追赶超越、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头雁带富领飞”工程的有力推动,为产业快速高效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目前,全县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发展大棚设施果蔬基地面积近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逾8万亩;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袋料栽培总量突破千万袋;年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近10万人次。这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数字必将成为加快洛南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和稳固基石。
(中共洛南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