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宝塔区川口村是延安县委、县政府旧址所在地,近年来,川口村坚持以“红”字引路,将花卉大棚、红色资源、党建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农村党建+绿色产业+红色旅游”的“1+1+1”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党建 + 产业”,打造“同心家园”,红色土地富起来
建设市场顺民意。流动菜贩问题一直是川口村的老大难问题。民生无小事,便民市场关系着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因此,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便民利民的基础上,川口村按照高标准规划建设的要求,将川口村文化广场2.5亩的荒地改建成便民市场,按照瓜果蔬菜区、熟食区、生鲜区、日常百货区等合理划分、科学管理。振兴产业聚民力。“走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是新时代赋予乡村发展的使命。2021年,川口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同心同力发展川口大棚产业,第一期15个大棚已投入使用,占地约20亩,每个棚租金5万,年底收入75万。开创新局安民心。村党支部依托川口村红色文化资源,立足村情实际,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为契机,发展花卉种植特色产业,培植绿色业态,实现“红+绿”双色融合发展,实施村集体大棚二期建设,将“红色旅游”与“农家乐”结合在一起,走出一条具有川口村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党建 + 服务”,打造“暖心家园”,红色基因活起来
川口村开展红色载体打造、红色景点创建、红心党性锤炼、红色文化宣传等一系列工作,把红色资源“亮”出来,让红色故事“火”起来,让红色教育“活”起来。通过打造“一室一广场一阶梯”的红色阵地,将延安县委、县政府旧址与村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红色阶梯整合利用。农家书屋学技能。指导群众看书读报,学习种植与养殖知识,帮助农民查阅资料、学会基本的法律常识,使农家书屋成了农民学文化、长知识、提技能、增本领的“大课堂”、脱贫奔小康的“金钥匙”。文化广场讲党史。川口村红色宣讲队以小故事讲述大道理,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以微党课、微宣讲、秧歌、快板等多种形式开展宣讲,将“听不懂”的理论转化为百姓喜欢的小故事,既有理论高度又有情感温度。红色阶梯践初心。川口村党支部以百年党史打造“红色阶梯”,展现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上升的阶梯时刻警醒村“两委”班子要“向上走”,要学习新知识、新政策,用理论武装头脑。下降的阶梯,时刻提醒着村“两委”班子眼睛向下看民情、耳朵向下听民声、心脑向下知民意、脚步向下解民忧。
“党建+文化”,打造“舒心家园”,红色文化火起来
紧盯群众关切点,川口村党支部重视农村养老问题,修建幸福互助院,开放棋牌室、书画室等场所,配齐按摩椅、床铺被褥等日常用品,满足村里老人的生活需求。同时川口村经常举办文艺活动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百姓大舞台”、“腰鼓秧歌文艺汇演”、“陕北说书”等活动,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基层群众,推动红色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未来,川口村“百姓大舞台”还将继续深入基层,下沉优质资源,创作更多优秀精品,为群众带来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