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潼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关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部署要求,以全市“组织工作质量推进年”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组织赋能,从“五个维度”持续发力,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以强化治理为抓手
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按照“先进示范、后进整顿、整体提升”思路,扎实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和村“两委”换届“回头看”,开展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提升专项活动。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新路径,明确21项具体措施,打造基层治理“全科网格”。
以素能提升为关键
锻造乡村振兴骨干队伍
举办春季学期乡村振兴专题培训,“订单式”靶向培训各类干部2600余人,编发“乡村振兴活学活用”学习专题12期。开展村干部素质提升“211”计划,依托西安开放大学,对56名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教育。
以严管厚爱为导向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推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建设工作,实施“三提醒谈话”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村干部职业化“1+5”补贴待遇增长和村级“三项经费”保障体系,村干部补贴力度大幅提升,村级运转经费翻倍增长。
以示范带动为引领
打造乡村振兴先进典型
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思路,首批精选出相桥街道神东村、代王街道山任村等一批班子战斗力强、发展优势明显的村,加大党建指导力度,以“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特色农产品种植”三条乡村振兴线路的优先突破,带动全区乡村振兴“一片红”。今年2月,人民日报头版对神东村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等事迹进行了报道。
以“万千行动”为契机
凝聚乡村振兴资源力量
广泛动员各类干部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建立了338人的“临潼区乡村振兴干部库”和428人的“临潼区乡村振兴人才库”,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在“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中,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精准下派各类干部人才400名(干部171人,各类人才229人),实现226个村驻村干部“全覆盖”。出台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建立“六个一”任务清单,通过抓实街道日常管理、派出部门服务保障、组织部考核培训“三项职能”,采取“1+1”帮带、三级包抓、“订单式”培训、“诊断式”督考等“四个举措”,激励下派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在“千企联千村”行动中,按照“组织搭台、村企共建、携手发展”原则,鼓励引导优势村企先试先行,探索出“后瀛模式”“小金模式”“神东模式”等发展典型,为多元化推进全区村企共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临潼区将深入贯彻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区第十八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万千行动”为主要抓手,管好用好驻村干部,领办创办一批经济实体;充分发挥人才服务乡村发展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医疗下乡、教育下乡、科技下乡、法律下乡”等帮扶指导活动,着力解决制约村上发展的难题,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问题。
千泉汇聚,大河滔滔;百花齐放,春色满园。临潼区将积极发挥下派干部人才作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破题开篇、成势见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西安市临潼区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