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09-16 14:39 作者:史东华

寺沟塬村,居高远眺,远山如黛,田畴披绿,薄雾缭绕;走进村内,平坦笔直的水泥路两旁,一排排相思树枝繁叶茂,在阳光下鲜嫩欲滴、鲜红如火,整齐有序的房屋与田园相映成趣,一派乡村淡然淳朴的韵味,美丽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寺沟塬村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街道,距离耀州城区7.5公里,下辖5个村民小组,303户1184人,党员34人,耕地2200余亩,主导产业以苹果种植为主,种植面积990余亩,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212元。

“农,天下之大业也。”近年来,寺沟塬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五个扎实”“五项要求”和“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重要要求,对标对表区委、区政府争创全省“十强区”、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引领,精耕细作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制定了一套抓党建、育人才、兴产业、强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党建强基,提升组织力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严把“五关”,即品行关、才能关、勤政关、廉洁关、威信关,在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回引农民工中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吸纳致富能手3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4人,班子平均年龄46岁,实现班子“一降一升一优化”。按照“标准、特色、实效”原则,改造升级村“两委”阵地,建成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党建资料,锻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提高基层组织服务水平。开展“挂牌亮相”活动,悬挂“共产党员户”标牌,亮明党员身份,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战斗力,并授以义务保洁员、协调员等岗位8个,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人才赋能,激发新活力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按照“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开展“党员干部上讲台”活动,组织村党员干部轮流上台讲课8次,为大家提供展示、锻炼、提升的平台,倒逼全体党员干部解决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等问题。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结合本村重点发展苹果产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党建远教平台线上播放、果业专家实地讲授等方式,为群众讲解种植知识,提升种植水平。截至目前,已培训800余人次。深挖本村身上有本事、手里有绝活的“老把式”人才,摸清优秀实用人才底数,在苹果种植、特色养殖、务工创业、花灯制作等方面突显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养致富能手3名,“土专家”“田秀才”5名,引导他们扎根农村、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果树飘香,增强支撑力

产业兴则乡村兴。坚持“寺沟塬上果飘香”的发展思路,突出党建引领,在产业振兴上“用实策”;突出技术创新,在果树提质上“出实招”;突出基础建设,在改善环境上“办实事”;突出市场销售,在稳定增收上“见实效”,做大做强苹果产业。围绕苹果产业,一切政策向苹果倾斜,大力推进“果、草、畜、沼”模式,加强土、肥、水科学管理,实现果品优质、稳产高产、高效低耗。修建500m3蓄水池、500吨苹果冷藏库,有效解决了生产用水、运输贮藏等问题;完成800亩土地深松,提升苹果综合生产力。采取“线上+线下”“果园+企业”“订单回收”等方式,扩大苹果销售渠道,保证果农收入。目前,正积极推进农副产品加工厂建设,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以确保群众在全产业链上稳步增收,同时增加柿子、花椒等深加工项目,调整单一产业结构,拓宽群众致富新路径。

服务暖心,凝聚向心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为75岁李玉梅老奶奶冒雨送菜,到五保户任六一家中打扫卫生,给任四放双胞胎孩子送去学习用品…红色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坚持“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的工作原则,持续开展“敲门问需”活动为村民筑起了服务的“红色堡垒”,提供点单式服务、对需求及时反馈,使志愿服务更加精准、有效。今年以来,解决残疾群众阳光增收、修缮健身器材等各类问题11件,政策宣传7次,调解群众纠纷3起。确保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靠得住。新冠疫情期间,服务队响应号召、迎难而上,分组分片全时段巡逻,对通村路口、广场等公共区域进行重点巡查消杀,积极承担体温检测、宣传疏导等工作,打造寺沟塬村红色志愿服务品牌,筑起乡村振兴先锋阵地,通过实际行动将民生实事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不断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作者系铜川市耀州区锦阳路街道寺沟塬村第一书记)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