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秦巴山脉腹地,镇巴县长岭镇正以生动的实践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近年来,长岭镇坚持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以红色引擎驱动生态振兴,以组织优势赋能产业升级,以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共富,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通过“党建+中药材+文旅”三驱联动,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的长岭,党旗在绿水青山间高高飘扬,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方兴未艾,百姓生活蒸蒸日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科技赋能生态种植。“我们建立了从种质资源保护到生态种植的全链条标准体系。”长岭镇党委书记介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党员示范户带头推广林药间作、仿野生栽培等生态种植模式,建成650亩淫羊藿生态种植示范基地、200亩黄连药林复合系统,带动全镇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2万亩。在深加工环节,由镇村两级党员干部组成的项目专班全程跟进,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SC认证生产线,将药材边角料转化为药浴包、保健茶等衍生品,实现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
党建引领文旅融合,创新激活乡村经济。长岭镇深挖生态资源禀赋,构建“一核两带三区”文旅格局:以九阵坝村为核心,打造“中药康养”和“农耕体验”两条精品线路,形成生态种植观光区、非遗文化体验区、民宿度假区三大板块。镇党委创新“党建+文旅”模式,在九阵坝村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驿站,既能让游客体验竹编、藤编等非遗项目,又能在5G智慧温室观摩无土栽培技术。农场创新推出的“党员示范田认养”活动,吸引200余个城市家庭参与,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首创“党建+中药材+文旅+康养”产业链条,32个在建项目勾勒出“医、养、游、学、创”五位一体产业蓝图,2024年接待游客3000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万元。
党建引领共富机制,资源转化惠及民生。在长岭镇集体经济产业园,由11个村党支部联合成立的镇级投资公司召开年度分红大会。通过创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各村将林地、水域等生态资源折价入股,整合资金800万元发展绿色产业,2024年实现分红213万元,较上年增长35%。“现在生态补偿金加上园区务工收入,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中坝村党员示范户王大叔笑着说。电商直播团队“党员先锋岗”正推销“长岭望月”大米,每公斤售价较普通大米高6元,仍供不应求。2024年全镇电商交易额预计突破300万元,带动320户农户增收。
党建引领文明新风,生态保护深入人心。走进九阵坝村史馆,墙上“守护青山就是守护祖宗饭碗”的标语格外醒目。长岭镇将生态保护写入村规民约,设立“党员生态责任区”,评选“党员生态卫士”36名。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老党员讲生态”“红领巾护绿行动”等活动20余场。在污水处理站旁建起的“党员生态明理堂”,每月由党员带头召开“环保议事会”。通过“党员联户”制度推进垃圾分类,全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创新“党员积分+生态积分”双轨制,村民参与植树造林、河道保洁等活动可兑换生活用品,累计发放积分6000分,兑换物品价值上千元。
从智慧药田的科技之光到民宿庭院的袅袅炊烟,从生态产品的价值变现到文明乡风的浸润滋养,长岭镇党委始终坚持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用生动实践诠释着“两山”理论的深刻内涵。如今,这片承载着千年药乡记忆的土地,正以党建为笔、生态为纸、产业为墨,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振兴新图景,书写着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答卷。
供稿:镇巴县长岭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