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礼 泉:点燃村集体经济“新引擎”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咸阳日报 发布时间:2025-11-26 10:23 作者:李晶晶

前山村的养殖基地。

在北岭村,工人把采摘的苹果存放冷库。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农村集体经济宛如强劲的引擎,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十四五”期间,礼泉县坚持把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突破口,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方法。从特色养殖到冷库储藏,再到苹果产业升级,礼泉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持续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全力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梅花鹿产业:铺就特色“鹿”径 带动增收致富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在大众的印象中,梅花鹿是隐藏在树林深处的精灵,灵动可爱。然而,在礼泉县昭陵镇,就有一处鹿舍,这里的养殖户依靠当地特有的山林资源,将梅花鹿进行散养,获得良好经济效益,日子越过越红火。

11月17日,走进礼泉县昭陵镇前山村的养殖基地,一只只梅花鹿时而低头进食,时而东张西望,时而呦呦鸣叫。当有来访者靠近它们时,梅花鹿便会迅速停下动作,眼神紧盯陌生人,随后跑到鹿舍的角落。前山村党支部书记赵中友解释:“梅花鹿生性警惕,性格胆怯,看到生人靠近时,它们会立刻躲得远远的。”

说着,赵中友将一桶煮好的玉米倒进食槽,梅花鹿才慢慢靠近。为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前山村投资200万元,在村子西边打造了占地面积近85亩的养殖基地,从东北购买了65只梅花鹿,发展特色养殖。目前,养殖基地存栏梅花鹿125只,雄鹿以销售鹿茸为主,雌鹿以繁育为主。

“梅花鹿适应能力强、生长发育快,可以说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带动效应强的致富好项目……”完成上午的工作后,赵中友开始和工作人员坐在一起盘算养殖梅花鹿的收益,“梅花鹿全身都是宝,鹿茸、鹿血、鹿肉都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半年来,鹿场生产的十多种初加工鹿产品,深受市场欢迎,养殖收入达到20万元。”

为养好梅花鹿这一“宝贝”,基地在养殖环境与管理上下足功夫。赵中友精心设计鹿舍,模拟适宜生长环境,确保鹿群每日有充足的活动时间,以增强体质,提升鹿茸品质。

技术员陈师傅介绍,梅花鹿饮食十分讲究,饲料以玉米、豆粕等天然原料为主,且会根据季节和生长阶段灵活调整配方。在产茸高峰期,蛋白质饲料的比例会相应提高。此外,基地还为每只梅花鹿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其生长状况与防疫信息,从源头保障鹿产品安全优质。

谈及未来发展,赵中友表示:“我们计划将养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一个小型鹿文化体验园,让更多人近距离观赏梅花鹿,了解生态养殖过程。同时,稳步扩大养殖规模,探索更丰富的产品形态,让梅花鹿产业这条‘致富路’越走越宽,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冷库“锁鲜”业:赋能错峰销售 拓宽富民之路

礼泉县南坊镇北岭村连片的苹果园里缀满红果,清香四溢。果农们穿梭林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脸上写满丰收的喜悦。作为全镇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该镇的苹果产业正通过品种改良、技术提升与销售模式创新,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你看这苹果,个头大、色泽亮,存进冷库能保持新鲜,等价格合适了再卖。”果农蒋向涛正和家人一起将刚采摘的苹果小心翼翼地装入专用果筐。他告诉记者,往年苹果熟了,就盼着外地客商来收购,价格高低全看行情,心里总没底。“现在冷库建到了村里,苹果能存得住、等得起,等价格合适再出手,咱们果农也有了定价‘主动权’!”

同样受益的还有村民吴根成,他在冷库旁分拣入库苹果,眼角带着笑意地说:“过去存苹果要跑远路,极不方便。现在村里有了冷库,统一存、统一卖,一斤有时能多卖近一块钱,真是帮了大忙了!”

以往,该村果农主要依赖客商上门收购,议价空间小、销售渠道单一,有时面临“丰收不增收”的难题。如今,随着村里冷库投入使用,果农们不再急着将苹果一次性卖给客商,而是先把采摘的苹果存入冷库,由村里统一对接市场、洽谈订单,实现了“错峰销售、统一增收”。

据了解,北岭村于2024年依托礼泉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投入280万元建成2座700吨容量的果蔬保鲜库,不仅方便本村果农就近储存、延后销售,还吸纳了本地劳动力就业,显著发挥联农带农作用。“这可不是普通冷库!”北岭村党支部书记王志斌兴致勃勃地介绍,“我们配备了数智化湿度自动控制系统,能最大程度锁住苹果的脆甜口感,储存期延长到6个月完全没问题。”更让村民们振奋的是,有了冷库加持,苹果可错峰上市,能提升25%的收益。

北岭村的冷库,除了满足本村苹果储存需求,还将为周边村庄提供黄桃、苹果等水果的代储服务,每年可为村集体稳定增收20万元,同时创造10余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

“北岭村将以冷库为契机,进一步打响苹果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同时深化与周边村庄的产业协作,推动水果种植、储藏、销售一体化发展。”谈及未来规划,王志斌信心满满,“要让‘小苹果’真正串起‘大产业’,让政策红利持续惠及更多群众,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动能!”

苹果产业:结出增收硕果 激活乡村活力

走进礼泉县史德镇,一片片苹果林有序排列,随着蜿蜒的村路延伸向远方。在陈迪村的苹果示范基地内,林果技术人员为果农讲解冬季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治、枝条拉直等关键技术,帮助大家掌握科学管理方法,提升果园管理水平。

“我们邀请技术人员开展培训,让大家都掌握苹果拉枝、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各项技术。”陈迪村党支部书记张增社表示,村上多措并举,推动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群众增加收入。

2025年,史德镇陈迪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村党支部+村经济联合社+农户”的形式,把村党支部、村经济联合社和农户有机连接起来,将壮大村集体经济、村经济联合社示范带动、农户土地流转、群众劳务输出有效衔接。由村党支部牵头,整合利用积累的村集体经济资金建设村集体经济苹果产业园,占地50亩,全部引进优质瑞雪苹果品种。项目采用高标准建园模式,选用3年生青砧大苗,在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果园管理方面实行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实现“当年建园、次年挂果”目标。

“以前种地靠天吃饭,收入不稳定。现在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不仅有租金收入,还能在果园打工,学到了作务技术,一年下来能挣不少钱呢。”正在果园务工的闫志峰高兴地说。目前,像他这样在果园稳定就业的村民有20多人,村民们在果园里负责除草、打药、施肥、采摘等工作,从日常管护到采收装箱,每人年均增收可达3000元以上,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预计明年可实现收益15万元以上,按目前树势,预计2027年全面丰产后,果园年收入可达25万元左右。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收入,我们就能为村民办更多实事好事。”这几天,张增社可谓是忙碌并快乐着,他信心满满地享受着“甜蜜经济”带来的喜悦。

如今,走进礼泉县的苹果产业园,成片的果树枝繁叶茂,清甜的果香扑面而来,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份甜蜜产业的背后,是村民们日益鼓起的钱袋子,更是乡村振兴路上越来越清晰的美好未来。

礼泉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周永库表示:“将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推动特色林果产业规模化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目前,礼泉县全年新栽瑞雪、瑞香红、维纳斯黄金等12个新优品种2000亩,高产高效“万元果”面积达30万亩。


责任编辑:高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