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武县锚定“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发展目标,精准对接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产业需求,破解苹果产业发展瓶颈,以产才深度融合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截至目前,长武苹果产业年产值已突破30亿元,品牌价值50.63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
产业升级,平台是关键载体。长武县立足苹果产业基础,直面品种优化、技术迭代等发展痛点,主动对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建苹果产业研究中心,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格局。研究中心聚焦产业实际需求,重点打造“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示范推广”一体化平台,将高校在矮化密植栽培、绿色防控等领域的成熟技术体系与长武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相结合,开展本土化改良试验。通过“试验田+示范园+合作社”三级布局,建成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126亩,让科研成果快速扎根田间地头,为产业升级筑牢平台支撑。
产业振兴,人才是核心动能。依托苹果产业研究中心,建立“专家帮带+本土培育+实践锻炼”人才培养体系,让人才队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团队,通过现场指导、专题培训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3期,覆盖全县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新型职业果农130余人。搭建高校学子实践平台,接纳农业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促进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同时,结合“长武大讲堂”活动,将苹果种植新技术、产业发展新理念纳入培训内容,全方位提升干部和果农的专业素养,为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
高效运行,机制是重要保障。将苹果产业研究中心建设纳入组织部长项目闭环推进,建立“县委组织部统筹、果业中心牵头、高校专家支撑、市场主体参与”的四方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合作推进会,会商解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中的问题。创新推行“技术研发—试验推广—产业应用”全链条服务模式,专家团队扎根一线开展驻点服务,同步建立线上咨询渠道,实现“田间难题随时解、技术指导不断线”。完善激励机制,将成果转化成效与人才补贴、项目支持挂钩,通过人才政策“免审即享”服务,兑现相关扶持待遇,激发校地双方合作积极性,确保研究中心高效运转、发挥实效。
提质增效,延链是关键路径。以苹果产业研究中心为纽带,聚焦种植环节提质,着力推动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全产业链发展延伸。在专家团队指导下,推广瑞雪、瑞香红等名优新特品种,提升优质果率。同时,依托技术支撑开发果酒、果蔬脆片等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研究中心+企业+农户”合作模式,整合产销资源,打通“生产—加工—销售”通道,让果农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目前,在苹果产业研究中心技术赋能下,部分新建果园挂果率显著提升,果农种植效益持续增长,以产才融合的生动实践助推苹果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