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专栏 /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 正文

镇巴县大池镇:党建红引领菌香浓 产业兴绘就振兴卷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11-26 15:17 作者:杨小唤

眼下,汉中市镇巴县大池镇食用菌种植基地内一派丰收盛景。标准化大棚内,一簇簇硕大饱满的香菇簇拥枝头,肉质肥厚、香气四溢,农户们穿梭其间,有条不紊地忙着采摘、分拣、装箱;冷链仓库里,新鲜采收的香菇整齐码放、保鲜待运,即将发往全国各地市场。自2019年锚定反季节香菇产业以来,大池镇立足高海拔天然禀赋,以党建为引领、村企联建为抓手,推动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如今硕果盈枝、丰产增收,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硬核引擎”。

党建领航定向,激活产业“红色引擎”

乡村振兴,党建为魂;产业兴旺,党旗为引。大池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深度挖掘高海拔地区凉爽气候优势,精准卡位反季节食用菌这一特色产业赛道,将其作为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户增收的核心支柱。在镇党委统筹协调与政策赋能下,创新“党组织搭桥、党员带头招商”工作模式,主动对接、精准引进返乡企业家投资建设反季节夏菇培育基地,以党建“红”引领产业“兴”,为食用菌产业从萌芽起步到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红色动力”。

村企联建聚力,搭建共赢“发展平台”

秉持“党建引领、村企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理念,大池镇创新推行“党组织+企业+村集体+农户”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深度交织、同频共振。以本土经营主体大镇福源为核心支撑,由村党组织牵头牵线,联动周边村庄开展联村共建,构建起规模化、集约化产业集群。目前,大镇福源已建成传统种植大棚100座、钢架结构标准化出菇棚120座,配套智能控温大棚12座;联村共建项目落地食用菌大棚45座、智能控温大棚2座。总占地26000平方米,共计培育食用菌150万袋,成功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的良性发展格局。

科技赋能提质,打响绿色“优质品牌”

镇党委牵头组建党员技术服务队,邀请农业专家驻点指导,推动食用菌种植从“看天吃饭”的传统模式向“精准调控”的科技模式转型。通过智能大棚、控温大棚等现代化设施,对光照、温度、湿度进行全周期精准管控,孕育出的香菇朵型规整、菇质肥厚、生态无公害,凭借过硬品质赢得市场广泛青睐。同时,党组织牵头整合各类资源,建成3个标准化食用菌冷库,完善保鲜储存与冷链物流产业链条,有效破解了新鲜食用菌保鲜难、储运远的发展瓶颈。今年以来,全镇食用菌总产量已达200余吨,实现产值2000余万元,现已将大池食用菌培育成规上企业,优质食用菌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产业蓬勃增收,绘就振兴“实景画卷”

党建引领下,大池镇食用菌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已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10月22日,6个新建智能控制大棚顺利完成菌袋上架,预计可产出8万斤优质食用菌,为产业增收再添新动能。如今,食用菌产业不仅带动周边大量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更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成功将高海拔山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下一步,大池镇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纽带,持续深化村企联建、强化科技赋能,让菌香飘满山间、让增收之路越走越宽,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供稿:镇巴县大池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高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