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红色马栏、绿色旬邑”战略主线,拼搏实干,推动县域经济稳中有进、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有力,一幅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赋能,筑牢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根基
旬邑县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动能培育齐头并进。2025年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91.7亿元,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咸阳市前列。
靶向施策加强统筹,发展合力持续凝聚。召开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等关键会议,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产业发展。落实“一周一督导、一月一推进、季度一小结”机制,县级领导深入一线督导调研,为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特色品牌崭露头角。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建成高标准农田25.73万亩,今年粮食总产量达20.48万吨;“旬邑苹果”品牌入围“2024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声誉榜”,价值突破45亿元;黄马甲千万羽蛋鸡养殖基地投产运营,“一枚好鸡蛋中国旬邑产”口号愈发响亮。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16万亩,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晋级省级经开区,产值突破69亿元。
在旬邑县农业发展过程中,中银富登村镇银行秉承“扎根县域、支农支小”理念,投放涉农贷款近2亿元,服务1000余户小微企业和涉农客户。同时,中国银行为旬邑县引进了黄马甲千万羽蛋鸡养殖基地项目,2024年实现产值近1亿元,带动当地100余人就业。
工业动能不断积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陕西旬邑经济技术开发区、旬邑县苏陕协作泰旬共建区中园挂牌成立,黑沟等煤矿实现智能化改造,今年1—9月,原煤产量达477万吨。
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文旅融合释放潜能。召开文旅发展大会,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20.3亿元。推进唐家大院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创建,打造4条特色线路,投用共享庭院300家,旬邑十三花宴席、大唐鹿野苑成为文旅新名片。今年1—9月,接待游客285.7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强村富民,描绘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
旬邑县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因地制宜、补短强弱、挖潜增效,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完善,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将小农户嵌入现代产业体系。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带动2000余户群众种植中药材,年人均增收超3000元。中国银行联合西安石油大学连续举办果香校园营销挑战赛、“咸阳马栏红”苹果专场推介会等活动,构建助农“大舞台”,实现购销旬邑县农产品1200万元,惠及当地种植农户3000余户。
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扎实推进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清运全覆盖,建成卫生厕所近3万座、污水处理站18座,绿化美化村庄92个。实施饮水安全、电网改造等项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提升,太村镇唐家村、张洪镇西头村等成为美丽乡村示范典型。中国银行投入1000余万元援建土桥塬区供水水厂、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库淑兰剪纸艺术馆等项目,从公共设施等层面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文明乡风浸润心田。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广“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治理模式。推广云上“村级服务平台”,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择优选拔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等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集中治理秸秆焚烧等难题,推动文明乡风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国银行积极助力旬邑县各镇村的组织与人才振兴,为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提供智力和平台支持。
当前,旬邑县正以昂扬姿态,在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面向未来,旬邑县将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深化与中国银行等帮扶力量的协作,奋力谱写县域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新篇章。
数据来源:中共旬邑县委宣传部
中国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