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参加完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的长武县亭口镇党委书记李建清站在老龙山的城墙上,百感交集地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水马龙的大街、拔地而起的高楼、时尚潮流的商业新区……
他的思绪回到了9年前的那场洪水,那场曾经让亭口镇满目疮痍的洪水。
2010年7月23日16时左右,时任亭口镇镇长的李建清收到紧急通知:黑河流域上游的甘肃发生了强降雨,洪峰到达亭口镇时将达到3300立方米/秒以上。多年的基层经验让李建清意识到亭口镇将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于是他立即向上级汇报,并紧急部署所有镇村干部逐户上门动员群众迅速撤离。在不到4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迅速撤离了3000多名群众。
次日凌晨3时左右,在得知有16名群众被困后,李建清立刻调来一辆装载机,并安排亭口镇人武部干部前往救援。由于水很深,为了确保装载机行车安全,李建清走在装载机前,一手拿着手电,一手拄着木棍,一步一步地为装载机探路,直至水面淹至胸口无法前行。一段500多米长的情况不明的道路,他们花了近1个小时终于将受困群众送到安全地段,躲过了最大洪峰的过境。
李建清不顾个人安危、勇担责任的举动,为保护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赢得了宝贵时间。在这场洪灾中,亭口镇无一人伤亡,而亭口镇党委、镇政府办公场所被洪水淹没,干部们仅仅带出了两枚公章。
望着被洪水肆虐的亭口镇,李建清心疼得流下泪水,他暗暗下定决心:要让亭口镇尽快从洪灾的创伤中恢复过来,一定要让群众重新过上好日子!
于是,李建清与受灾群众同吃同住,他戴着草帽、背着锅盔、穿着胶鞋,带领镇村干部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在各村各户,把每一户家庭、每一条街道的淤泥都清理干净……
李建清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小到一棵树、一亩地,大到一座房、一条路,都要有人管”。在建设移民搬迁安置点宇家山社区时,李建清发现规划里遗漏了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这是大事,没有污水处理厂,让群众怎么生活。”于是,他迅速带着几名干部挨家挨户上门跟村民们协商,解释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说明污水管道深埋地下对田地没有影响。“得到群众认可后,我们赶紧加快进度铺设800多米的管道,这样既不会误了农时,又能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李建清说。后来,宇家山社区成为咸阳市新型社区建设的典范。
除此之外,李建清还高标准推行亭口镇机关便民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创新科级干部、站(所)长“下楼”办公,推行村干部代办帮办制度等,解决群众办事难的问题。
针对亭口镇群众对娱乐休闲的需求,2013年,李建清提出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决定以推进省级旅游名镇、省级生态镇建设为契机,突出绿色生态、山水人文主题,把亭口镇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小镇,这得到了亭口镇领导班子成员的一致认同。
在奔小康的路上,不能让一名群众掉队。李建清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他引进陕西鑫响驴业有限公司、彩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建成有机蔬菜产业园以及万亩双矮密植苹果示范园等现代化农业产业基地。
亭口镇亭南村三组的贫困群众李永厚,身体残疾,无法下地劳作。只要有空,李建清就会去看望他。“我们镇里的人都知道李书记工作忙,一年都回不了几次家看望父母,但他却常常来看望我,把我当亲人一样。”李永厚激动地说,“2017年10月的一天,李书记冒着大雨,提了一壶油和一袋米来看我,他说大雨天很担心我的情况。这一幕我永远忘不了。”李永厚还指着屋里的床、桌子、电饭锅等说这都是李建清送来的。为了解决李永厚的生活问题,李建清还扶持李永厚建立“扶贫爱心超市”,动员李永厚入股企业分红,增加收入。
6月27日,李永厚在得知李建清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后,激动地给他发去一条短信:“李书记晚上好,您这次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听到这个好消息,我心里很激动。您确实为我们这些贫困群众做了很多事。在此我代表所有的贫困群众向您道一声,辛苦了!谢谢您!”一条短短的信息,却饱含着群众对李建清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正是在李建清的不断努力下,短短几年,亭口镇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先后获得全国重点示范镇、陕西省重点示范镇等荣誉称号。2018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达79.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950元,全镇剩余1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退出,471户1521人实现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0.97%。